美國太空總署(NASA)以一對雙胞胎兄弟做研究,分析人類在太空長期生活的身心影響,結果發現,長期在太空生活的一方出現基因變異,當中大部分變異在返回地球後回復正常,只有小部分變異較長期持續,但相信對身體無礙。有專家認為變異不大,意味人類或能承受較先前估計更長的太空之旅,不過仍待進一步研究。今次研究預測長途太空航行或會遇到的問題,有助為人類登陸月球以至火星做好準備,包括研製太空人藥物。 NASA在2015年派50歲太空人斯科特(Scott Kelly)駐守國際太空站340日,其間他定期進行記憶力及反應速度的測試,並將血液、尿液及糞便樣本送回地球供科學家化驗。同一時間,其雙胞胎兄弟、前太空人馬克(Mark Kelly)則留在地球作相同測試比對。 科學家比較兩人的生命體徵數據,發現返回地球後的斯科特出現基因變異,有數千個原本較少活動的基因活化,包括一種編碼蛋白質、幫助修復受損DNA的基因,估計是與太空輻射水平較高有關,令細胞需要不斷修復輻射造成的損傷。其免疫系統的基因亦有活化[象,原因未明。參與研究的遺傳學家梅森(Christopher Mason)坦言未知這項變化孰好孰壞,認為未來需要更多太空人的數據。 與首半年相比,其身體變化在後半年放緩,顯示人體或能逐漸適應太空環境。 認知測試表現變差 未知兩者關係 腫瘤學家貝利(Susan Bailey)的團隊發現,斯科特在太空期間,其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顯著變長15%。端粒會隨年齡增長而變短,被視為細胞老化的徵兆之一,而斯科特的細胞則有回復年輕的[象,貝利估計或因為太空刺激其身體製造新細胞。他回到地球後,端粒長度在48小時內大部分回復正常,甚至變得比出發前更短,其他大部分變異亦在6個月內回復,只有近9%的基因仍保持變異狀態。有科學家相信,這些基因突變不會構成健康威脅,惟亦有專家指出現階段難以證明會否有害身體,包括導致癌症。 斯科特在認知測試表現亦較升空前遜色,未知是否與生理變化有關。斯科特回到地球後,曾表示出現痛症及失眠等問題,他認為這些因素影響其認知測試表現。由於需要重新適應重力及晝夜規律,不少太空人均會遇到類似問題。有科學家憂慮,若長途太空航行會降低認知能力,太空員執行任務時必須採取快速而準確的行動。 研究周四(11日)刊登在期刊《科學》。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