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際撒哈拉節是突尼斯的年度重要節日,2018年於12月20至23日在靠近撒哈拉沙漠的綠洲城市杜茲(Douz)舉行,當地導遊Mohamed Yazid Ben Abdessalem說:「杜茲被視為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門戶,所以節日每年在此舉行,突尼斯其他地區,甚至埃及、約旦等國的民眾都會特意前來參加呢!」
承傳沙漠傳統文化
撒哈拉節前身是1910年開始的駱駝節,當時活動只有賽駱駝,由於該節日漸受關注,到1967年當地政府正式將之改名為「國際撒哈拉節」,加入傳統音樂、舞蹈、文學等元素,又舉辦各式活動,例如獵野兔、勇士格鬥等。「撒哈拉節舉辦目的是讓傳統文化得以承傳,人們可藉此認識沙漠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Yazid說。
遊牧民族回歸城市
沙漠遊牧民族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沙漠氣候乾旱炎熱,不宜居住,但突尼斯約40%國土處於世界最大的熱沙漠——撒哈拉沙漠,過去有不少遊牧民族居住其中,帶茪、羊、駱駝等,追逐水源及糧草生活。Yazid說:「不過現時多數突尼斯人都住在城市,自1956年國家宣布獨立後,政府規定所有兒童都要上學,遊牧民族只好回到城市。然而仍有部分男性飼有動物,會在沙漠放牧。」
白色駱駝馳騁
從前商人隊伍如要橫越撒哈拉沙漠,旅程途中需到驛站,即提供食宿及換馬或駱駝等的場所休息。杜茲是通往沙漠的門戶,是重要的驛站,可為途經旅客供應駱駝,當地至今仍保留飼養駱駝習慣,由此衍生獨特的賽駱駝活動。多隻駱駝同時奔馳,速度媲美賽馬呢!Yazid說,比賽用的單峰駱駝品種Mehari全身白色,速度很快,軍隊也用牠們協助維持沙漠邊境治安。
沙漠一定有沙嗎?
沙漠更準確的名稱是「荒漠」,指降雨極少的地區,每年平均少於250毫米雨量。荒漠未必是黃沙滾滾,有些表面是岩石,它佔全球陸地面積約五分之一,住有約10億人口。與撒哈拉沙漠不同,全球兩大荒漠都是冷荒漠,位於南極(圖4)和北極。
打獵顯剽悍豪情
遊牧民族是沙漠勇士,個個驍勇善戰,Yazid說撒哈拉節可見表演者騎馬打獵(圖5),或是手持長槍或長鞭格鬥的場面,重現遊牧民族剽悍豪情。Yazid又介紹沙漠打獵好幫手——Sloughi獵犬(圖6),牠們矯健敏捷,會在撒哈拉節比賽環節大顯身手,示範追捕野兔。
◆突尼斯 小檔案
首都:突尼斯市(Tunis)
人口:1153萬
語言:阿拉伯語
貨幣:突尼斯第納爾(Tunisian dinar)
■封面問題開估!
「沙漠之舟」有法寶
駱駝有「沙漠之舟」之稱,是沙漠地區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可騎蚗d駝於沙漠行走,也可以牠運載貨物!駱駝速度快且適應沙漠環境,可幫助軍隊守衛邊境。牠們在艱巨的氣候挑戰中生存,全靠身上各種法寶:
.嗅覺 - 靈敏嗅覺能助駱駝尋找水源
.睫毛及鼻孔
濃密睫毛及可自動閉合的鼻孔能阻隔沙塵
.口腔 - 堅韌的口腔組織讓駱駝能吃仙人掌而不受傷
.駝峰 - 駝峰是脂肪組織,分解後產生能量和水,讓駱駝可不吃不喝長達半個月;只有一個駝峰的稱為單峰駱駝,多見於非洲及亞洲西南部如突尼斯;兩個駝峰則稱為雙峰駱駝,多見於中亞地區如蒙古
.肉墊及長足 - 長腳使駱駝身體遠離炙熱地面,腳底肉墊可隔熱
穿傳統服飾看藝術表演(圖)
分享沙漠文化
「撒哈拉節是個重要又有趣的節日,它不僅為突尼斯人而設,鄰近國家包括埃及、約旦等都有沙漠文化,民眾會前來慶祝撒哈拉節,分享彼此的傳統。」Yazid說。雖然我們身處現代化城市,沙漠與遊牧民族似乎是遙遠想像,不過世上確實仍有部分人如此生活荂A近至中國北方的蒙古也有不少遊牧民族,他們的文化獨特,值得好好保存呢!
◆小趣聞
星戰電影取景地
著名電影系列《星球大戰》(Star Wars)中,主角路克.天行者來自的沙漠行星塔圖因(Tatooine)正是取景自突尼斯南部,位於撒哈拉沙漠內的城市泰塔溫(Tataouine)。
■關鍵詞
撒哈拉沙漠 Sahara Desert
駱駝 camel
遊牧民族 nomad
打獵 hunting
綠洲 oasis
■想一想
不同動物可在不同氣候環境(例如:高山、深海、雪地、沙漠等)生存,牠們的身體有什麼適應機制?試舉例。
文:李嘉鈴
圖: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常識天下 第1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