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早前到訪西貢海下灣海岸公園,20多名校園環保大使落手落腳執垃圾,並乘坐玻璃底船探索珊瑚群落,欣賞海洋之美時也反思人類破壞。是次「海洋塑膠故事」教育課程由科思創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合作,同學參與活動前已學習海洋污染課程,經過親身體驗後,他們別有一番感受呢!
■活動1
尋寶遊戲
甫達海灘,同學就獲派任務,尋找3種物件,你能協助分類嗎?(圖b)
(答案見另文)
不在食物鏈
塑膠對海洋有害
同學收穫滿滿呢!WWF教育主任林Z俐(Lily)解釋,第一、二類物件屬於食物鏈的一部分,例如人類會吃海鮮,枯葉或樹枝可作肥料或供海洋生物食用,它們有份構成生態系統。第三類是垃圾,需要多年分解,積存期間會危害海洋生物,導致牠們死亡!
Lily表示,漁農自然護理署每日都會派員清潔海灘,但同學仍能找到許多垃圾,箇中原因值得反思。有同學認為原因是「真的有許多垃圾」及「有些人沒有公德心」。
■活動2
海龜回家
避開海洋垃圾不容易
同學分成不同組別,蒙眼組員代表海龜,他們須聽從其他組員指令,找到代表住所的相應色帶,其間要避開海洋垃圾,過程可不容易呢!現實生活中,海龜在海洋生存也面對同樣難處,一不小心或被垃圾纏住呢!
■活動3
感官挑戰
區分海洋垃圾與生物
同學憑觸覺及嗅覺,猜測箱內物件,大家的表現都不錯呢!Lily開估後逐一講解當中海洋生物的特點以及海洋垃圾的成因與影響。
■海洋生物
海參:有水中清道夫之稱,主要靠吸收沙中養分維生;當受威脅時會吐出內臟迷惑敵人,藉機逃跑,數十天後內臟會自行修復
紫菜:海中生長的植物,常附在石上,除可作食物外,因功效甚廣也常用以製造牙膏、化妝品等
珊瑚:由成千上萬的珊瑚蟲組成的動物群體,軟珊瑚以軟組織連接,硬珊瑚則由碳酸鈣骨幹組成,硬珊瑚經歷數百年形成珊瑚礁;蟲黃藻與珊瑚共生,令珊瑚呈現繽紛顏色
■海洋垃圾
魚網:漁民捕魚時撒下,萬一卡住石頭,漁民便要剪爛它們,颳風時被吹走,廢棄魚網便成為垃圾;在海中漂流會成為殺魚於無形的「鬼網」,容易纏荇洋生物致死
膠袋:輕身易飄落海;形態似水母及海藻令海洋生物誤食致死
飲管:海洋生物會誤食,曾有海龜鼻孔遭飲管堵塞,造成其呼吸困難險死
■同學感想(圖c左起)
◆我們每人都會製造垃圾,身邊有同學幾乎每日都用膠樽,我會與他們分享今日實地考察的見聞。
——莊文淵,小四
◆我會努力在學校推廣環保,希望世界可以減少海洋垃圾。
——張景橋,小六
◆聽老師說時還不太相信有這麼多垃圾,今日親身體驗才知道真是如此!
——鄧善晉,小六
◆親身體驗的感受跟上課學海洋污染完全不同,現實中的垃圾比想像中更多!
——鄺仲慇,小五
◆出海看見岸邊有許多膠袋掛在樹上,我們不應丟棄那麼多海洋垃圾,否則人類自己會受害。
——姜一言,小五
■數字看海洋垃圾
◆80%
六至八成屬塑膠產品,最常見為即棄物品
◆2050年
若問題持續,2050年塑膠垃圾總重量將超過全球魚類總重量
◆663種
全球有663種海洋生物被發現因誤食塑膠碎片或被垃圾纏擾等而受影響
◆800萬噸
全球每年至少8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
■STEAM塑膠
塑膠極難分解
塑膠垃圾丟入海洋後會}刷成碎片,但難以分解,最終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塑膠是由石油提煉的龐大聚合物,因為輕身、耐用、絕緣及便宜等優點而被廣泛使用,但成為即棄產品後帶來不少環境問題。
■想一想
1. 你有製造海洋垃圾嗎?該如何減少污染?
2. 塑膠產品有什麼優缺點?我們該如何善用?
拯救海洋行動
我們怎樣拯救海洋?
.學習海洋垃圾的禍害及解決辦法,嘗試引起他人關注
.遵守3R:減少(Reduce)、回收(Recycle)、重用(Reuse)
.遊覽自然環境時將隨身垃圾帶走,不屬於自己的垃圾也幫忙清理
.舉報海洋垃圾黑點,方便團體組織清潔行動
. 身體力行清潔海岸
■關鍵詞
海洋垃圾 marine debris
珊瑚 coral
互利共生 mutualism
塑膠 plastic
分解 decompose
文、圖:李嘉鈴
[常識學堂 第1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