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發現鹹魚致癌的伊利沙伯醫院癌症研究實驗室,最新發現可能與「非小細胞肺癌」復發相關的4種基因突變,有望協助研發藥物,現盼收集更多腫瘤樣本再研究。該實驗室早前翻新,增加癌症樣本儲存量並開展癌症生物樣本庫計劃,目標每年收集數百個腫瘤組織樣本及數千個血液樣本,以備日後研究。 增4大型儲存罐 可存10萬樣本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伊院臨H腫瘤科部門主管黃錦洪醫生表示,伊院癌症研究實驗室上世紀60年代成立,曾發表多項重要癌症研究,包括1970年代率先透過老鼠研究,發現鹹魚中的亞硝胺為本港常見癌症鼻咽癌的致癌物,其後實驗室再研發透過血液中EB病毒DNA檢測鼻咽癌復發的方法等。 新研肺癌復發者基因突變 料助研發藥物 近年實驗室研究另一種本港常見癌症——非小細胞肺癌,收集了42名病人的腫瘤樣本做基因測序,在部分有復發[象的病人樣本中發現了4種基因突變,研究結果本月在醫學期刊Oncotarget發表。 伊院癌症研究實驗室主管曹志成相信,這些生物標記可能與非小細胞肺癌病人手術後短期內復發有關,有望成為治療癌症的「靶點」或可幫助藥物研發,希望收集更多樣本做更大型研究。該實驗室現主力研究鼻咽癌、肺癌和乳腺癌等。 冀每年蒐數百腫瘤組織 未來擴至他院 伊院早前獲捐5470萬元,翻新癌症研究實驗室,新裝修實驗室去年竣工,今年9月揭幕,是兩大醫學院外全港最大規模的癌症實驗室,現有7名研究員。曹志成稱翻新後新增4台大型液態氮氣儲存罐,預計可存逾10萬個小型癌症組織樣本;血液儲存冰櫃亦由18個增至23個,能存以萬計血液樣本,兩款容器性能更穩定,有利長時間儲存癌組織。 曹續稱,以往沒有系統地收集病人樣本,今年3月開始癌症生物樣本庫計劃,已獲1000名伊院病人同意捐癌組織,冀未來逐步擴展至其他醫院,目標在未來5年每年收集數百個腫瘤組織及數千個血液樣本以供日後科研,呼籲成年癌症病人參與計劃。 實驗室研究人員存取樣本後,會利用新一代基因測序儀等高端儀器做基因等研究分析,尋找有助癌症預測、監察及預防的生物標誌;研究室亦有小鼠作抗癌藥物試驗,盼長遠能改善治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