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社交媒體普及,「朋友」的定義愈加擴闊,交友的方式變得簡單及虛擬化,要成為「朋友」只需一個按鈕。到底何謂真正的「朋友」?選擇朋友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要維繫良好、健康的友誼又需要什麼條件? 「君子之交淡若水」 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朱鴻林稱,「朋友」可分拆成兩個獨立的字來理解:「聚在一起的就是『朋』,然而『友』是一種進程:同學、同事、師生等都是『朋』,要經過時間建立長遠、友愛的關係才算是『友』。」「友」是一種平起平坐、不分階級的關係,兄弟之間講求友悌,即使長幼有序,但亦包含友愛;而夫妻二人若能發展出共同志趣,恩愛之中亦包含「友」的情誼。 《莊子.山木》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可是朋友交往講求「淡薄」,會不會形成隔膜,大家難以交心?朱鴻林認為,唯有「淡如水」的交往才能保持長久:「淡的關係較不容易變質,反之太親近的關係有時相對經不起動盪。」若雙方沒有互信,只因短暫利益而親近,相信關係亦難以經得起考驗。有說若要真正認識一個人,可以從了解他結交怎樣的朋友開始。但朋友對個人成長是否真的有這麼大影響力?「朋友之間能夠相規以善,透過觀察朋友的行為學習行仁,而在聊天討論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新的見解與知識,更能夠互相鼓勵、學習,展現出《論語》所說的『以友輔仁』。」 尊重與包容 人與人的相處難免出現意見分歧,尤其是政見不同時,不少人選擇以「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則與朋友決裂。朱鴻林引用《禮記.儒行》論儒者交友之道:「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朋友之間相處應以「立義」為重,但同時保持應有的尊重與包容,以免因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而令友誼結束。而當看到朋友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孔子認為應該友善和誠實地提醒,「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假如對方一時無法接受意見,亦不宜過分施壓而自取其辱。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諸君有禮》由杜婷、張倩儀主持,將「禮」生活化、立體化,帶領聽眾探索「禮」之根本;逢星期二晚上9時至10時於香港電台第五台(AM 783/FM 92.3天水圍/FM 95.2跑馬地、銅鑼灣/FM 99.4 將軍澳/FM 106.8屯門、元朗)播出,足本重溫︰t.rthk.hk/ewben 文:香港電台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4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