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在交椅洲及喜靈洲一帶填海造島1700公頃,面積較「土地大辯論」提出的東大嶼都會選項多七成。發展局長黃偉綸昨透露,自6月展開施政報告的政策制定,即土地大辯論展開後兩個月,技術部門初步認為中部水域填海1700公頃「似乎可行」,並由特首林鄭月娥「拍板」在施政報告提出,過程「絕密」,無法對外透露。黃偉綸前日向土地小組解釋,據悉有小組成員在會上「用很溫和的方法表達嬲」,另對政府解釋難收貨。
明報記者
特首林鄭月娥前日在電台論壇被問及何時造島面積多七成時,她稱「不記得」;她昨早出席港台英文節目時稱,填海1700公頃由政府的工程團隊研究得出,強調無受政治因素影響,她亦無參與其中。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發起要求擱置人工島填海計劃的聯署,至昨早9時10分獲1.5萬多人支持。
黃偉綸:部門提1700公頃 林鄭拍板
黃偉綸昨午在施政報告記者會透露,6月施政報告展開政策制訂時,林太考慮以發展大嶼山為願景,加上土地小組展開大辯論時,在諮詢文件提及欠地1200公頃,當中仍未考慮人均居住面積、人口和樓齡「雙老化」,又指覓地需未雨綢繆,故政府內部當時亦檢視如何回應土地小組的觀察,「(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署就技術層面,例如水流,科學化去看一看,初步覺得似乎(中部水域填海)1700公頃是可行」。他續稱, 土地小組上月24日向林太提交大辯論的初步觀察資料時,亦指社會大致同意要建立土地儲備,最終林太拍板「明日大嶼」填海造島1700公頃。
未有具體成本 首階段填海需千億
黃偉綸重申「明日大嶼」未有具體成本,但以每呎1300至1500元填海成本推算,首階段填海需約1000多億元,若攤分15至20年,每年數百億元,政府能夠承擔。他又強調「明日大嶼」不單增加房屋供應,亦可減低人口密度,增加公共空間和社福設施。
被問及這會否令仍未提交最終報告的土地小組「尷尬」甚至「架空民意」,黃偉綸稱前日與土地小組開會時已解釋政府的困難,因為自施政報告展開政策制訂後內容屬「絕密」(secret),較「機密」(confidential)高一級,故未能與政府以外的人透露,但他認為「明日大嶼」與東大嶼都會填海1000公頃的選項?合,兩者都在中部水域填海,「之後城規程序等有多階段公眾參與」。
有土地組成員憂報告「無關重要」
然而,綜合多名土地小組成員稱,雖然理解政府在施政報告前要保密,惟有人形容不少成員在會上「用很溫和的方法表達嬲」,對傳媒詢問政府有否繞過小組,不懂如何招架,而「明日大嶼」與東大嶼都會內容落差亦太大,對政府解釋「難收貨」。有成員更擔心最終報告會否無關緊要,惟仍會如實反映過去5個月的公眾意見。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