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過去一直致力研究如何令癱瘓人士恢復肢體活動能力。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2009年發現結合藥物治療、電極刺激脊髓及運動能令癱瘓實驗鼠恢復行走能力,此後10年取得不少突破。 美國研究員今次使用的技術潛力大,但目前仍有不少限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所的庫爾蒂納(Gregoire Courtine)便對《衛報》表示,裝置傳送的大腦信號可能仍不夠「大聲」讓下肢「聽到」。庫爾蒂納目前也在研究如何加強電極刺激跟肢體活動的同步。 庫爾蒂納2016年曾在下半身癱瘓猴子大腦植入裝置,將大腦信號無線傳送到電腦,然後再無線傳送至腳部,繞過受損脊髓,較今次方法令大腦信號更「大聲」,因而可以產生更靈活的肌肉活動,令猴子重新可以走路。庫爾蒂納的研究當時是首個令靈長類動物恢復走路能力的裝置。 除了植入裝置,修復受損脊髓亦是研究方向。2014年,一名癱瘓4年的保加利亞男子接受英國最新技術治療,利用自己鼻腔細胞及足踝神經纖維修補受損脊髓,結果恢復走路能力。 細胞修復法盼一勞永逸 慈善組織「尼科爾斯脊髓創傷基金」總裁米爾納(Mike Milner)稱,今次研究雖然很有潛力,但基金較支持利用細胞及神經纖維來修補受損脊髓的研究。他表示,不僅希望找到自然及生物學的方法治療癱瘓,亦希望是一勞永逸的療法。(衛報/泰晤士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