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長眠海底124年的經遠號重見天日!甲午海戰遺[水下考古工作再獲重大成果,中國國家文物局21日在北京舉行「經遠艦水下考古成果匯報會」指出,考古隊員在海H面以下5公尺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證實沉艦即為經遠艦,並清理出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至於是否整體打撈出水,則仍待研議。
折戟沉沙鐵未銷。甲午海戰遺[為近年來中國水下考古工作重點之一,先是2014年發現「致遠艦」,今年7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攜手組成團隊,在大連莊河海域展開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就在甲午海戰發生屆滿124周年前夕,15日傳來發現「經遠」艦名字牌的佳音。
遭4艘日艦圍攻沉沒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戰在黃海北部大東溝海域爆發,北洋水師戰敗,共損失戰艦4艘。「經遠艦」遭受4艘日艦圍攻,全艦官兵不畏強敵、英勇接戰,直至最終沉沒;全艦僅有16人倖存,包括管帶(艦長)林永升在內、共計200餘位官兵為國捐軀。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所所長姜波表示,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工作,除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外,另發現一塊木牌,也清晰書有「經遠」二字。
他指出,發現的500餘件遺物標本種類豐富,包括鍋爐、斜桁、舷窗、艙門、鐵甲堡襯木等艦體結構,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37毫米炮彈、47毫米炮彈等武器裝備,以及銼刀、扳手、旋柄等船載工具;同時發現出廠檔案未記載的炮彈及引信等,推測為海戰爆發前緊急添置的武器裝備。
德製巡洋艦最早案例
「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於1885年開工建造,據聞當時德意志帝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特別下令海軍部監工,盼藉此能在軍火外銷市場與英國一較高下。1887年底,經遠號編入北洋水師,成為由英國建造的「致遠艦」僚艦,並由名將鄧世昌、林永升分別出任兩艦的管帶。
「經遠艦」為德國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最早案例之一,如今重現於世,對近代史、海軍艦艇發展史、世界海戰史研究均深具價值。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丁輝表示,下一步將全面啟動甲午海戰水域、陸域的全面保護。
針對未來「經遠艦」是否將整體打撈出水,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需經過詳密勘測才能最終決定,「我個人當然認為有打撈出水的必要」;但以「南海一號」為例,從發現至最終打撈歷經10餘年。目前論及「經遠艦」整體打撈出水一事,恐仍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