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詳細記述了清朝寶物的璀璨及文物流失的嚴重情況。溥儀指出,除了外國士兵侵華搶劫文物,宮內人的偷盜更是肆無忌憚。
「明清兩代數百年來帝王收集的寶物,除了先後兩次被外國士兵拿走的以外,其餘大都留在宮中。這些都沒有清點,就算有記錄也沒人檢查,所以有沒有不見、有多少遺失也沒人知道。」
溥儀在自傳中表示,文物的偷搶如同一場「大掠奪」,「參加掠奪的,上下交相賊。換言之,大概有機會偷的,沒有不去偷,簡直是天不怕地不怕」。
據悉,所謂「偷」的方法也有千百種,例如太監趁黑踢開保存文物的儲存倉大門、撬鎖,然後拿走寶物;大臣、官員巧立名目借出寶物,偽裝合法地把文物帶出,自此一去無回頭,溥儀在自傳中提到,他知道一切,但不知怎麼辦:「我只想着其他人正在偷我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