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逝世50周年,他1963年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呼籲終結美國種族歧視,但近年持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以及總統特朗普的反移民言論及政策,反映半個世紀後,馬丁的平權夢未圓。不過他的女兒伯尼斯表示,過去15個月美國經歷的挑戰,不會威脅父親的民權遺產,反之是一個機會,激起國民為民權發聲。
馬丁路德金1968年4月4日在田納西州孟菲斯一間旅館的陽台被人開槍暗殺身亡,終年39歲。他最小的女兒伯尼斯(Bernice King)當年只有5歲,如今倡導父親和平理念的她,近日接受《衛報》訪問,被問到如何看待現時來自白宮及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對其父親民權遺產的威脅,伯尼斯稱,特朗普上台的15個月以來國家面對的挑戰,進一步鞏固父親的遺產,「我國面對一些嚴重的問題,但這使得集會及言論自由變得更關鍵。現在你看到人們站在馬丁路德金的傳統下,並說這是不公正,已經夠了,我們將抵抗。」她又說:「我不會視這為一種威脅,反之會視為一個機會以完成他(馬丁)未完成的工作」。
槍管80萬人遊行 延續精神
伯尼斯的觀點在上月華盛頓舉行的敦促槍管遊行得到印證,校園槍擊倖存學生領導示威。當日有超過80萬人參加,馬丁的9歲孫女約蘭達(Yolanda Renee King)亦現身發言:「我有一個夢,那就是夠了,這世界應該是個無槍的世界。」伯尼斯認為馬丁路德金的精神不止於此,她亦對遊行中有年輕人積極為其他青年人登記做選民印象深刻,她認為這顯示美國青少年對投票的冷感可能改變,或會透過選票帶來改變。
馬丁路德金1963年8月28日動員25萬人到華盛頓遊行,並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說,促使總統詹森翌年簽署《民權法》,國會1965年通過《投票權法》。新罕布什爾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索科爾(Jason Sokol)稱,美國非裔人的處境多年來雖有一些改善,2008年奧巴馬更成為首名黑人總統,但種族不平等依舊存在,尤其是黑人貧窮情况、監禁率以及警方對黑人暴力執法問題,尤其明顯。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都市研究中心主任泰勒(Henry Louis Taylor Jr.)指出,在馬丁生命晚期時,他的理想「已超越民權到擁抱人權」,馬丁的夢想是希望能有一個經濟、社會、政治和種族平等的世界。泰勒說:「當我們再解讀馬丁的夢想便可發現,在實現此一夢想上,過去50年我們並未獲得多少進展。」
跨種族藩籬 最後演說倡經濟平等
學者強調,馬丁對經濟公平的關注,已超越種族,在今天貧富懸殊加劇的世界別具意義。得州大學任教的紀錄片製作人施特克勒(Paul Stekler)指出,馬丁被暗殺前最後一篇演說《我已到達頂峰》中,包含了追求「經濟公平」的信息。
馬丁認為,若人沒工作或收入不足,便沒有生活、自由,也不可能追求幸福,他發起的「窮人運動」就是要求國家作出徹底的財富和經濟權力再分配。施特克勒指出,在現時兩極化的社會,經濟和種族的分歧提醒我們,問題仍未解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