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溫哥華市議會昨日開始討論「東北福溪區域」(Northeast False Creek)發展計劃,包括拆除兩條通往市中心的天橋,有近百名市民登記發言,包括中華會館等多位華裔社區代表,並重申華裔社區提出的四大綱要。市議會在晚上7時候聽完所有陳詞,並押後至2月13日續議。
溫市市府東北福溪區域規劃工程服務部總監麥蘭尼(Kevin McNaney)昨日在市議會講解計劃內容,指將喬治亞天橋(Georgia Viaduct)及鄧斯梅天橋(Dunsmuir Viaduct)拆除後,騰出的土地將發展為新社區,可容納新居民1萬至1.2萬人,計劃亦包括約1800個社區房屋、公園、公共空間以及打造長1公里的海濱長廊。
麥蘭尼解釋,市議會今次表決的是該發展計劃的框架,確立發展方向。若獲得通過,市府職員將再提交執行報告,交代具體的計劃內容,而今年年中則會落實街道及公園設計、項目涉及的更改土地用途申請,以及開放臨時海濱走廊。
麥蘭尼提到新社區亦會加入華埠元素,加強華埠和周邊社區的聯繫,亦會考慮長者的需要,吸引年輕人到華埠居住或創業,另外在建築和公園的設計上亦會加入華埠特色,確保華埠文化成為整個「東北福溪區域」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昨日的市議會有多達102個機構代表及公眾登記發言,包括多位華裔社區人士。中華會館副理事長馬威廉(圓圖)發言時重申華社提出的四大綱要,包括拆除天橋後,將原本屬於華埠的土地重新納入華埠版圖,用作社區長期發展,而非交到發展商手上。其他要求包括確保通往華埠的交通有足夠配套及道路網絡暢通、重新設計並開放華埠南端的Andy Livingstone公園以及將奇化街(Keefer St.)夾哥倫比亞街(Columbia St.)打造為具有華埠特色的街口。
溫哥華振興華埠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陳雪英亦表示,要求納入華埠版圖的土地在40年前被市府沒收興建架空路,認為歸還土地可以促進社區和解。
但是華埠僑團傳統建築協會會長馬清石卻指出,市府上星期六到華埠蒐集意見,而相關的市府報告其實早已撰寫完畢,質疑當日活動的用意何在。另外「青心在唐人街」的周慕慈亦批評報告中有關加入華埠元素的內容過於空泛,希望市府能作出更具體行動,而非只流於文字上。
市議會在晚上7時後完成聽取所有登記者的發言,議會將一些問題交給職員處理,並將在13日舉行特別會議,繼續討論「東北福溪區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