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開埠初期,不少漁民聚居水上,他們會以唱歌的方式溝通。鴨洲村代表陳啟昇表示,鴨洲漁民所唱的水上歌名為「嘆歌」,於不同的場合,例如喜事、喪事都會唱指定歌曲,當中日常唱的「嘆歌」歌詞中包括多種魚類名稱,時至今天有部分魚名已不知所指的是哪種魚。 歌詞提多種魚類 部分已不知所指 漁護署為鴨洲村民整理「嘆歌」時,曾向多名村民求證,才得知部分魚類的名稱,例如「青鱗」即是「沙甸魚」,但有小部分仍未能確認,包括「紅頭」、「海河」及「亦勒」等。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表示,香港漁業已式微,相信不少水上歌已失傳,應予以保育,因為這些歌曲承載茪穭W人的生活及文化。 陳啟昇表示,新界各村落的漁民歌曲自成一格,唱法及用字都不同,以西貢滘西洲為例,當地亦是漁村,但他聽不明當地漁民的「鹹水歌」。 捕魚不拖網 手釣長捕長有 陳啟聲又說,除了鴨洲漁民獨有的「嘆歌」,鴨洲的捕魚方式與其他漁民亦有分別,當地漁民不會使用拖網的方式捕魚,雖然魚獲較少,但可令海洋休養生息,「長捕長有」,而鴨洲有不少漁民是垂釣高手,當中有一名村民可以同時控制多條魚絲,可在短時間內釣到較多魚,故被村民封為「魚王」,可惜他已於數年前去世,市民未能一睹他的垂釣技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