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將於明天出爐,雖然林太甫上任便落實36億教育新資源,但50億元承諾當中,仍有14億元未提及去向,消息指《施政報告》暫不會提及,需與業界再研究。不過,《施政報告》則會提出上個財政年度作教育用途的180億元額外盈餘的分配,業界普遍認為會撥較大比例予教資會的研究基金,餘下的則應成立中小學校舍緊急維修基金。
教界促設校舍維修基金津貼STEM教育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暨教協副會長葉建源,以及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均指出,部分中小學校舍設施殘舊,但申請教育局的維修費用需時,盼可將部分財政額外盈餘成立校舍維修基金,以改善低於標準的中小學校舍。另外,黃錦良指政府今年沒就STEM教育向學校提供津貼,建議政府再度向中小學發放STEM教育津貼,以延續學校制定的STEM計劃。
教評會主席何漢權則盼政府能為每所學校注資500萬元作為校用基金,讓學校以校本決定如何使用;另設立中小學研究基金,讓學校自行邀請大學進行有關校內教育發展的研究。
調查﹕小學最想同薪酬 中學增常額席
雖然《施政報告》對14億元應如何投放料未有着墨,但業界認為將文憑教師全面學位化是最需落實項目。葉建源和黃錦良均指出,中小學教師絕大部分也擁有學位,只擁有文憑的佔極少數,但因學位教席所限,有持學位的教師只能屈居文憑教席,但薪酬待遇卻與學位教席有差距,非常不公平。另外,葉建源又提出可再調高0.1班師比,即每10班再增1名教師,令教師上課時數減少,中學也可開設更多選修科;黃錦良和何漢權亦提出「一校一行政」,設立行政主任職位減輕教師的行政工作。
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昨發布共130所中小學回應的調查,就14億元如何投放,小學界認為最重要是推動教師同資歷同薪酬,中學則是增加常額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