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那比的社區裏,家庭花園種植尤其活躍,也有相當深厚的農業種植史,畢竟這裏在變得如此「城市化」前,曾經是大片農地和農場聚集地。然而現在,要是自家沒有花園想得到社區花園的一小塊位置種點什麽,得排很長很長的隊!但同時,按照Burnaby Food First的負責人Leila Trickey說法,又有太多人的花園處在閒置和「無人耕種」狀態,而這些花園主人也在急切地在找缺土地的「農人」。於是,「後院分享計劃」(Sharing Backyards)誕生了。
說起在南本那比甚至擴展到整個本那比地區,到底有多少家庭的花園可以被拿來「分享」,Leila Trickey(見右圖)用了這樣的說法:絕對分享不足(so under shared)。
Leila本人是本那比居民,並在靠菲沙河岸擁有一個一英畝的農場,曾經多年工作在田間地裏,她的農場一直致力於向本地各個零售商及社區居民提供本地出品的新鮮農產。
「後院分享計劃」是Burnaby Food First(本那比食物優先)項目的一個分支,後者是一個社區公益組織,由社區居民、本地食品商、農場主及一些熱心社區建設的贊助機構組成,一般通過舉辦社區活動、講座、烹飪課、博客文章來宣傳可持續性食品種植和消費、食品安全、健康飲食方式、支持本地農業、保護環境等理念,同時也很在意通過這些活動加強社區裏的鄰里聯繫。
給這兩種人「做媒」
「後院分享計劃」最早由維多利亞市的一個叫做Life Cycles具有同樣目的的公益組織演化而來。Leila也是從去年開始接手這個計劃。整個夏天他們都忙於解決項目運營的資金問題,成功地找到像Vancity和本那比醫院基金會這樣的機構作為贊助者。
畢竟本那比曾經是大溫農場聚集的地區,有着悠久的農業種植歷史,但隨着城市擴建,農地逐漸萎縮,農場也遷移去到更邊緣的地區。Leila表示,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推廣城市種植,鼓勵社區居民多利用自家土地,出產「自給自足」的農產。
「後院分享計劃」想把以下兩類人群撮合到一起:一類是有花園,不會種,沒時間,但很贊同鄰里交流和分享理念的;另一類,不管是個人業餘愛好農藝,還是一些小生意的老闆,比如花店啊、熱心為社區機構提供捐贈食物的啊,但卻無法找到小尺寸或者是價格合適的土地的人,當然,更多是住公寓的那些人。
為此,Leila非常明確地設計了一個非常易用的網頁——你是哪類人?是有花園的想找人來種?還是想種而沒有地的?然後點開網頁進入屬於你的那個類別,大聲地把你的需要「喊」(登記)出去!
「沒有比分享豐收成果更能拉近鄰里關係的了!」Leila說。「從我過去一年的工作經歷講,當大家聽到這個後院分享計劃時,都特別喜歡。很多人都說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的好主意。」
Sonya Govahi和Luci Baja這兩位Edmonds社區居民,就是通過「後院分享計劃」成功地找到了對方。Sonya是資深農人,在移民加拿大之前,在家鄉伊朗她家的花園裏從來都是種滿食物的。而現在她住公寓,只有一個小小露臺,對於一個會種菜的人來說根本無法施展才能;而Luci家後院恰巧有多餘的閒置地方,她想種食物,但又不擅長耕種,在「媒人」撮合下,兩個人見面了,當然是「一見鍾情」!
至於具體如何分享花園的條款,這就是由供需雙方根據各自意願和現有條件來商討。Sonya和Luci兩位,一個出地方、水源、部分工具,一個出力幹活。Sonya可以隨時來照顧農作物,只要和Luci打聲招呼即可,然後兩人對收成談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比例分配。她們甚至從「媒人」那裏得到了一些蔬菜種子!兩個人一起把花園重整一番,建了新的花牀,還修建了籬笆,免得鄰家狗狗跑進來偷吃。去年她們種了草莓、香料、綠葉菜、豆子、還有番茄……
與其排隊等不如現在行動
每當有人來登記,所有郵件都統籌到Leila這裏。「只要找對了人和地方,過程很快!」要知道,如果上到Baraga(本那比地區的一個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種植花園的機構)網站上請求一小塊地方,根本登記不上,要先在『等候登記』名單上排隊。「至少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計劃。如果是新移民,這也是一個和其他社區居民聯繫的好機會。」
Leila表示,目前他們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有地的獨立屋主可能集中在某個社區,那些住公寓的集中在另一個社區,即使在本那比內,也分別南、北、中等等區域,很多人不願意跑得太遠,最好是走路很近的距離。「所以現在變成了有需求的人逐漸浮出水面,但如何真正配上,還真需要想出一個妙辦法。我們需要更多居民來關注這個項目。登記的人多了,自然選擇性大。」
現在是9月份,Leila決定利用秋季、冬季這段時間,把「後院分享計劃」網站做得更加詳盡些,比如增加地圖功能,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花園位置;同時蒐集足夠信息,積累更多各方關係,為來年春天的種植季做好準備。她呼籲本那比的居民多多走出家門,和鄰居們多交往,老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吶。
文:盛滔滔 圖:Burnaby Food First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