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般而言,試題要求考生就資料拓展指定內容,同學需就其中的因果關係加以論述。這時,同學應注意〈閱讀材料〉與題目要求之間的鴻溝。試看以下簡單練習。
■論述因果關係
題目要求:說明聯校口試訓練令本校同學有得著
◆閱讀材料一:聯校口試訓練活動計劃書
「聯校口試訓練」
→ 與3間中學合辦聯校口試訓練,參加人數為60人
→ 由4間學校各自派出中四同學籌辦
◆閱讀材料二:活動留言板
「聯校口試訓練」活動留言板
小仁:和不認識的同學練習,原來會十分緊張!有了這次經驗,以後我會調整心態。幸好參加了這個訓練。
小智:其他學校同學的水平十分高,這次討論實在令我大開眼界!
小義:我是中四的同學,負責協助籌辦聯校口試訓練活動。我校甚少舉辦大型聯校活動,這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小禮:對!通過籌辦聯校口試訓練活動,我認識了其他學校的朋友,大家可以交流學習心得了。
同學怎樣處理這些資料呢?試看以下示例:
聯校口試訓練能令同學有所得荂C訓練活動由本校與3間中學合辦,參加人數為60人。由4間學校各自派出中四同學籌辦。同學和校外同學練習,能學會調整緊張的心態,並得知其他同學的水平,有助應考文憑試。除此以外,負責籌辦活動的同學可獲得籌辦活動的寶貴經驗,認識朋友,交流學習心得,獲益良多。
同學抄錄了活動內容,擷取了〈閱讀材料〉中有用的資料,指出有關活動的好處。但這個示例分數必然不高,因為他未有處理〈閱讀材料〉與題目之間的因果關係:(見圖)
為什麼和不認識的同學一起練習能學會調整心態?為什麼知道同學的水平有助應付文憑試?籌辦聯校活動得到什麼經驗?上圖問號的地方需加以「拓展」,同學需逐點仔細解釋其因果關係,請看以下示例:(見圖)
對參加者而言,是次活動令本校同學更認真地練習口試。平日在課堂內練習,同學之間已經相當熟悉,知道彼此能力的高低,練習時未必感到緊張(分析現G1)。但參加聯校口試訓練,就如應考文憑試一般,同學要面對不同學校的學生,心情也許會比平日緊張(活動特色)。這正好幫助同學在文憑試前瞭解自己能否在這種狀態下發揮出平日的水準,幫助自己調整心理狀態(活動成效)。此外,同學亦較難知道校外考生的水平如何(分析現G2)。是次練習能讓本校同學與校外學生練習(活動特色),彼此由不同老師教授,識見及能力或有所不同,同學能瞭解他校學生的水平,見賢思齊,取長補短(活動成效)。
其次,籌辦同學亦能獲得寶貴經驗。我校甚少舉辦大型聯校活動(分析現G3)。聯校活動有別校內活動,負責同學需要與不同學校的學生合作,構思活動細節,例如選擇哪間學校作活動場地、各自派出多少工作人員、如何宣傳等等(活動特色)。通過籌辦大型聯校活動,負責同學能更瞭解籌辦活動的難處及解決方法,從經驗中學習(活動成效)。另外,籌辦的同學亦可擴闊圈子,認識其他學校的朋友,交換學習心得,一舉兩得(活動成效)。
上述示例,運用了拓展三部曲:先指出現G不足,以活動內容說明活動帶來的成效。
此外,示例也就〈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每一細項,逐項分析活動內容對相關持份者帶來的好處。這也是可能的拓展方向:
(1)思考有關方案可能出現的持份者;
(2)由持份者的特質思考他們的不足,以及方案帶來的成效。
■持份者拓展法
試看看以下例子如何運用「持份者」作拓展方向:
題目要求:介紹中學圖書館的新設施如何有助提升同學的學習效能
閱讀材料:圖書館的新設施
(見表)
思考對相關持份者帶來的好處後,便可逐項解釋持份者本身的特質、項目特色,以及提升同學的學習效能之因。同學可參考以下示例:(見表)
文:胡詠怡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語文同樂 第2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