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得到!」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高峰之際,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開放大門,接收敘利亞難民,一時引為佳話。不過隨茞墨講臚J不易,加上恐襲威脅升溫,輿論風向轉變,極右勢力亦乘機竄起,反移民民粹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更有望首次躋身議會。事隔兩年回看,德國人是否還認為德國「做得到」?今次德國大選可能正是此問題的風向標。
明報記者 周宏量
2015年大批主要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滯留在匈牙利,收容環境惡劣,他們幾近無路進退之際,默克爾2015年9月開放大門,接收超過100萬難民。默克爾上月受訪時強調對決定無悔,但亦重申該情G不應出現。
過去兩年,德國在移民管理和融合面對不少難題,在跌宕中民情風向亦有變化。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可謂見證了轉變。2015年,慕尼黑大批民眾動員協助抵劗囓薄A成為佳話。兩年後,《金融時報》走訪慕尼黑政府官員及協助難民的義工,發現昔日熱情在現實衝擊下已經不再,而AfD則加緊利用民間對難民的恐懼拉票。
2015年科隆性侵案 民意轉捩點
造成民情轉變,2015年科隆除夕夜性侵案是關鍵之一。奧爾登堡前市長施萬德(Gerd Schwandner)向本報稱,科隆案是轉捩點,令中東或北非移民或難民的獲接受程度下降。他稱該案問題或在於執法過於寬鬆,令有些民眾質疑移民違法毋須承擔後果,造就「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冒起。
主張關閉邊境、收緊政治庇護的AfD去年在地方選舉表現甚佳,今屆大選亦勢將超越得票門檻,首次晉身國會。有民調估計該黨或在周日贏得最少50個議席,躍為第三大黨,成為德國二戰後最成功的右翼政黨。去年柏林聖誕市集卡車恐襲,令德國民眾開始擔心穆斯林難民或其他移民湧入令德國愈來愈不安全。施萬德認為,默克爾政府當初接收難民時,沒有做好身分登記很蠢,「我們知道部分恐怖分子藉此進入德國」。他指出如今問題在於外界對伊斯蘭教的整體印象愈見被等同於恐怖主義,這確令對穆斯林移民的接受度轉差。
融入成挑戰 難民被視福利威脅
此外,德國人亦意識到幫助移民融入是一大挑戰。AfD北慕尼黑選區候選人貝斯特龍(Petr Bystron)對《金融時報》稱,「很多人視移民為對福利國家的威脅」。 巴伐尼亞截至明年花90億歐元協助難民,引起部分人不滿。貝斯特龍說:「難民沒有為社會保障支付一分一毫,政府卻為他們建房子。人們自然感到遭出賣。」
來自德國的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赫斯(Hans Werner Hess)向本報稱,德國早在1990年代前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已有接收大批巴爾幹半島難民的經驗,德國不會因這一波難民潮崩潰,他不否認民間有恐懼,但某程度上是「民粹或右翼的人為增加」。他又認為以德國8000萬人口去看,接收100多萬難民不算多,但他承認,有別於以前的難民許多已回國,今次難民潮的穆斯林難民最終恐怕難以歸家,成為「實際上的移民」。
處理危機 前市長稱德表現超預期
施萬德認為,默克爾政府以至德國社會在難民危機中表現是瑕不掩瑜,「整體上做得比想像中好得多」,認為德國的社會結構依舊非常穩固,而且移民亦感到自己獲接納。貝特斯曼基金會月初民調指出,63%受訪者認為默克爾做得好,59%相信國家正走在正軌。
不過,2015年難民危機引發的議題相信還會繼續籠罩德國社會。本月初公布的R+V民調顯示,最多受訪選民感到憂慮的議題依次是恐怖主義(71%)、政治激進主義(62%)和移民或會激發社會緊張(61%)——三者皆與難民潮有多少關係。為回應選民對難民潮的憂慮,默克爾近期在競選集會總是強調2015年不可以再發生。實際上,其政策也一直不斷在修正調整,例如去年初宣布限制難民申請家人團聚,司法部長近日建議延長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