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軌外交」減摩擦風險
美國外交界自1980年代初起,開始將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接觸分為兩類,即「第一軌外交」和「第二軌外交」,前者為政府間的正式接觸,後者則指透過非官方人物,包括學者、退休官員、公眾人物、社會活動家、非政府組織等作交流,加強信任,待政治氛圍成熟後,再轉化為「第一軌外交」。今次美朝可能出現的談判,因朝方是現任官員,美方是前朝官員,因此被稱為「第1.5軌外交」。
作為非官方渠道,「第二軌外交」方式比較靈活,雙方可以比較自由交流和試探,有助加深彼此了解和建立私交。
已故中國前任駐法國大使、中國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曾指出,「二軌」具有非官方色彩,有更大靈活性,過程中進可攻退可守,可掌握更多信息,供決策者判斷。例如,亞太地區的一些「第二軌」會議就可以為敏感問題的對話提供交流機會。
在南海問題以及反恐問題上,都是首先在各國研究機構的對話會議上討論和磋商,取得一致意見後才轉為「第一軌外交」。以往有不少「第二軌外交」轉化為「第一軌外交」的成功例子,其中包括最終達成1993年《奧斯陸協議》的以巴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