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職業教練課程內,導師問大家常用的比賽風格是什麼。很多教練同學表示是控球權踢法。導師再問控球權踢法是否等同勝出率。2014年西甲冠軍馬德里體育會,全季平均控球率只為38%。今年李斯特城神奇奪冠,平均控球率及傳球次數也為英超各隊之後列。讀者可能會奇怪,為何控球權偏低都會贏球? 世盃平均4腳傳送入球 我記得有數屆世界盃的技術分析報告顯示,有大約70%的入球是傳球4腳之內。意思是大部分入球可能來自定點球,也可能來自對方的丟球,從而啟動反擊於4次傳球內而入球。相反,要不斷傳球再製造入球,成功率相對較低。基本上,於技術層面,隊際防守分兩個情G:有組織的防守(organized defense)以及未能組織下的防守(unorganized defense)。有組織防守,通常是對手由守門員發球,或持球一段時間,從而讓己方各球員處於自己合適的位置內。在這個情G下,球員彼此之間的距離、角度,已經有足夠的時間調整,甚難露出破綻。因此從今屆歐國盃,也不難看到防守隊處於此狀G下相當難攻。 第二個情G,未能組織下防守,往往就在失去控球權下出現。球隊在進攻時,由於球員不在其防守位置,甚至是拉開了空間,因此丟球後,球員的距離和角度就在錯位,若對手此時把握時間進攻,往往較有組織的防守更易達陣。因此從意大利、威爾斯等入球,可以看到撕破未能組織的防守是非常有效。 控球權需有目的才見效 說回控球權,哥迪奧拿曾說,沒有目的的控球權是沒有意義。從馬體會及李斯特城的例子,可以看到進攻的效率,遠比控球率重要。而以控球權見稱的哥迪奧拿,也只是當對手防守已組織下,才透過有目的的傳球和控球權去撕破對手。因此,下場歐國盃8強,德國屬整體控球權最佳的球隊,面對今屆以防守反擊揚名的意大利,我認為應是本屆最好看的一場比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