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劍橋護老院由陸艾齡、陸艾思姊妹在1980年代創立,屬本港老牌私營護老院。去年本報揭發大埔分店的長者遭露天脫光等洗澡後,集團分店數目明顯減少,由去年5月有20間以「劍橋護老院」的名稱登記安老院牌照,至今年4月剩17間,其中在深水齛硅a街分店、涉事大埔運頭街2及3樓分店已結業,在西環的劍橋護老院在去年底改名。 在西環的劍橋護老院,過去一直由陸氏姊妹出任董事的劍橋護老院(西環)有限公司持有 ,持有的公司股東在2014年有所改變,換入另外兩人,陸氏姊妹亦無再擔任董事,至去年12月該公司易名為天晴護理院有限公司,該護老院才撇除「劍橋」二字。 部分改名 續列「劍橋系」 不過,陸氏姊妹除以「劍橋」品牌經營安老院,亦以其他「非劍橋系」的公司登記營運安老院,包括嘉樂護老中心。今年4月,該院在續牌時亦已更名為慶楠護老院,根據劍橋職員派發的分店資料顯示,該店仍被歸類作「劍橋系」深水鶪孺情C 根據社會福利署網頁資料,2016年劍橋系護老院集團最高可收納人數為2447人,較去年5月集團最高可收納人數為2760人,少近12%。 劍橋護老院創辦人陸艾齡回覆記者查詢時稱因退休而將部分院舍易手,又指劍橋質素一向較其他私院好,事件後不少受影響院友其後亦轉回劍橋旗下院舍,否認是生意轉差才易手。她說多年來已曾易手逾50間院舍予其他安老業界,未來計劃租出更多院舍,發展其他業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