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989年六四前夕,本港大專生是支持北京學運的先鋒,更上京支援當地學生;27年後,當下的大專生卻拋出一句「追究屠城責任並非港人必然責任和道義」。有學者認為這轉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年輕人高度投入雨傘運動,卻換來失敗收場,年輕人因此轉向排斥中國的本土思潮;有前學運代表指出,泛民過往30年的中港民運路線挫折,令本土思潮興起,而打荂u本土」旗幟的學界組織就藉六四去表述應與中國大陸切割的必要性,從而確立其新政治路線,目的是有別於主流民主派。 大專學生會代表談及六四時,都只講本土,把中國民主因素切割,這是否大學生的普遍看法?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平日少與學生討論六四問題,但他舉例,今屆中大學生會是本土內閣大勝,已「反映這代人的想法」。他又說,27歲以下的人都沒有親身經歷六四,「他們是有理由疏離」。他同時對六四精神薪火相傳感到擔憂。 周永康﹕學生傾向全盤否定主流民主派 只不過數年前,維園六四晚會還是擠滿穿著校服的稚子,去六四晚會恍如關心社會的象徵。蔡子強表示,反大陸化、本土思潮和港獨現象是特首梁振英上任才出現,北京自覺在雨傘運動中勝出,卻忽視當中積極參加的年輕人已對中央抗拒,對中國愈來愈疏離。蔡認為,對北京而言最惡劣的情G並非20萬人出席六四晚會,而是無人去,屆時反映新世代與中國切割、一刀兩斷。 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表示,今年學生把六四和本土扣連的情G更加普遍,兩代人對六四的看法不同,部分源於年輕人受近年本土思潮啟蒙。周指出,青年對泛民政治路線的失望和反彈、難以撼動北京的無力感,以及對香港前境的焦慮與不安,都折射在年輕一代對主流民主派過往政治路線上的排斥,傾向全盤否定主流民主派提倡的所有政治觀點。 但周永康認為本土思潮尚未定形,青年一代也會不斷修正路線,如不同世代的人肯放下成見,取長補短,互相攝取養分,或可共同使本土思潮孵化成推進香港民主運動的新力量。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