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最近與他母校喇沙書院的學生「粉墨登場」,為香港旅遊發展局拍攝宣傳片。鏡頭背後,「財爺」也會花時間與年輕人相處。曾俊華早前便接受校園記者訪問,一眾校記拿茪@本簿、一支筆,除了問及其校園生活,也談及預算案以至社會運動,當中不乏尖銳問題。
財政司長曾俊華作為公眾人物,不論外貌、言論以及所推行的政策都備受關注,「品客叔叔」、「中產論」和「派糖」這三個詞語由此衍生。他對「品客叔叔」一詞印象最深刻,這稱呼源於他的模樣像某品牌薯片的商標頭像,「我都有吃過這款薯片,但從來沒有留意它(指商標)和我有些相似」,並認為它代表正面、開心的形象。
「說我大使 反而害怕」
每當曾俊華發表財政預算案時,都有市民稱他為「守財奴」,不少人認為這是批評,他則認為「如果大家說我『大使』(揮霍),我反而害怕」。曾俊華認為,負責公共理財的人都應該審慎,因為公帑部分由市民所交稅項而來,財政司長應秉持「應使則使」原則,「香港大約有8000億元財政儲備,當遇到困難都能作為基礎(儲備),那(有需要)時就不會那麼緊張」。
盼貢獻社會 曾任彭定康私人秘書
曾俊華的「財爺」之路始於1980年代。他於1960年代念中二那年舉家移民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曾於波士頓任職建築師,但發覺工作與志趣不符;他希望從事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便加入當地教育部為新移民學生提供教育機會、編寫課程等。後來他留意到港人開始顧慮回歸問題,便抱茯鬼輕銊^獻的心,修讀公共行政學位並報考公務員。直至1982年曾俊華正式加入香港政府,當時任職貿易處,亦曾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私人秘書、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等,一做30多年。他本來想過如果公務員工作不適合,會考慮到其他地方發展,但他在工作過程找到滿足感,故無去意。
與親友相聚重質不重量
現時位居財政司長,日理萬機,曾俊華笑言朋友數量屈指可數,「因為時間大多被繁忙的工作『預約』了,剩下的並不足夠與朋友交流」。他日常的社交圈子只有同事,與朋友、家人相聚時間很少,幸好子女已經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不過,他與親友的相聚重質不重量,「相聚的時間不需十個八個小時,只要大家相聚時能夠討論一些重要的事情,大家亦能從中感受到關懷」。
向母校自薦義教劍擊
除了「數口精」,曾俊華也是一名劍擊高手。他負笈美國念高中時贏過市際劍擊比賽,念麻省理工學院後也是劍擊隊一員,教練更曾游說他接替其位置,他認真考慮後,因太喜愛香港的工作,未想回流美國,推卻了邀請。至1980年代他於沙田任職政務主任,那時見母校喇沙書院劍擊隊的學界賽成績不太理想,他便向校長自薦義務教劍,「但在我不斷的教導和練習下,劍擊隊(表現)也漸入佳境」。
曾俊華說,如果不當司長,他不介意當全職教練,打算退休後教授劍擊,更希望擁有自己的武館,「我十分羨慕師兄師弟能有自己的武館、自己的學生」。
文:校記何冠輝、張禧彤、韓珩、李梓淇、蔡依霖;傳媒teen使黎令行
圖:陳淑安、資料圖片
文字整理:鄒靖儀
【文章經編輯刪節】
■星之寄語
「校記提問有根有據」
「校記提出的問題有根有據,如看過我的網誌或財政預算案才發問,是記者應做的事。希望校記除了用心讀書、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還要留心本地、地區以及國際時局,因香港需要一群具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才能發揮優勢,在世界上佔一席位。」
■校記感想
◆黃子穎(五旬節林漢光中學,中五)
「平日年輕人缺乏機會接觸政府官員,故是次『星之約會』非常難得,讓我切身體會記者採訪時的真實情形,是個有趣的體驗。」
◆張思齊(在家學習)
「曾幻想政府官員都是嚴肅、不苟言笑的,但與司長(曾俊華)面對面交談,發覺他非常友善和親民,整個採訪過程非常融洽。」
◆蔡依霖(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中四)
「雖然以往在學校也曾訪問議員等知名人士,但『星之約會』的分別在於有許多來自不同學校的『小記者』(同場採訪),感覺新鮮。」
■曾俊華檔案
現年65歲的財政司長曾俊華,加入政府30多年,曾任職多個政府部門,包括規劃地政局、海關、工商及科技局等。他曾就讀喇沙書院,愛好劍擊運動,亦到母校教授劍擊。近日伙拍學生拍攝香港旅遊發展局宣傳片(圖a),宣揚好客精神。
編輯:張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