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推行的內地「十三五規劃」,歷史性提出「綠色」為發展理念之一,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式生產。出席巴黎氣候峰會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內地明年起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當中最大挑戰是如何決定碳排放總量及制訂各行業或地區的分配額。他歡迎香港提出方案參與碳市場,又認為香港金融體系和交通運輸網絡發達,有潛力發展循環經濟,從日常生活中「變廢為寶」,將廢物升級為新資源。
明報記者 岑詠欣
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明年啟動
去年底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通過歷史性協議,限制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不超過2℃。代表中國參與峰會的解振華說,內地已制定目標,在工業、交通、建築、能源方面調整,加強生態建設,並已就「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和「碳排放交易市場」3方面推行試點計劃。
內地政府早於2008年在天津成立首間碳排放權交易所,解振華說明年將啟動全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並歡迎港府參與,「香港要對參加與否,或者怎樣參加,提出意見及方案,亦可與內地鄰近城市(做法)先『對一對』」。
港府近年致力推動低碳城市發展,除目標在2020年減碳強度五至六成,近年亦牽頭從設計入手減少新建築物的碳排放,提升能源效益,發展局及建造業議會合作發展的「零碳天地」更是香港首座零碳建築。解振華認為,香港應按自己的目標邁進,並抓緊自己的特色發展,認為香港在金融體系、交通運輸網絡和貿易口岸發展都較發達。
被問及推行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挑戰,解振華說包括決定碳排放總量的準則,以及排放額如何分配各行業或地區,若行業分得太多太分散,將不利碳排放交易市場發展,「歐盟市場搞得不是太好,就是因為分配得太多(行業)」。
解振華認為若香港參與碳市場,應按自己的特點分配總量及制訂交易市場的規則,並留意不同行業、地區的減排成本。
港具潛力發展循環經濟
「十三五規劃」亦建議支持清潔生產,推動建立低碳循環發展,解振華認為香港除可考慮參與內地的碳市場,亦有潛力發展循環經濟,不產生廢物,並利用廢物作為其他工序的原材料,實踐「變廢為寶」,「生產及生活均產生大量垃圾,但垃圾其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只要充分利用,就能產生經濟效益,解決環境及就業問題」。解振華建議逐步擴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先由企業擴至園區,再是整個城市,將城市的廢物當作一座礦山」。他說內地正致力發展循環經濟,尤其針對工業、農業,建議香港可從生活出發,將日常生活的廢物「資源化」,「很多垃圾可變作油料、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