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共和制國家如美國,元首稱「President」。這個詞傳到東方,日本和韓國都譯為「大統領」。十九世紀初,清人也稱美國元首為「統領」,或「總統領」。 當時中文也有「總統」一詞,主要用作官名,指的是近衛營的長官,如前鋒營、親軍營、護軍營、火器營皆設有總統大臣。「總統」也用來泛指帶兵的長官或掌管某些職務的官吏,像清代職掌鷹狗處的官吏,就叫「鷹狗總統」。 「總統」本泛指長官 晚清時期,「President」又音譯為「伯理璽天德」,或簡稱「伯理」。「伯」本身解「老大」,「理」即「總理」,「璽」更是帝王專用的印章,「天德」也隱然有君權神授的意味,五個字都切合國家元首的身分。清末外交家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中提到:「(民主國)主政者曰『伯理璽天德』,俗稱『總統』。」那時「伯理璽天德」、「總統」二稱並用,「總統」大概是「總統領」的簡稱。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國家元首正式稱為「總統」。袁世凱就任總統,請大學者王闓運當國史館館長。王老先生老實不客氣,寫了一副對子,上聯:「國猶是也,民猶是也,何分南北?」下聯:「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內嵌「民國總統」四字,直斥民國總統袁世凱「不是東西」。從孫中山、袁世凱到陳水扁、馬英九,一百年來,這民國總統當得可一點都不輕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