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嶼山正有填海及港珠澳大橋等多項大型基建工程進行,附近海域未來將多添一項。南方電網計劃斥資42億元人民幣(約49億港元),於大嶼山西面對出約10公里水域,興建廣東省首個風電場,面積約300公頃(相等於20個維園),共興建37台風力發電機,其中3座「巨無霸風車」連扇葉高達約160米,大概等於50層樓高,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已於去年11月批准相關環評報告。有專家稱,該大型風力發電場產生的噪音有可能影響本港,亦進一步影響中華白海豚棲息。
粵海洋局南方電網未回應
本報就風電場工程詢問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及南方電網,截稿前未有回應。本港環保署發言人則表示,該署掌握風電場資料不多,但漁護署曾對大嶼山西南及索罟群島兩個擬劃為海岸公園的水域評估,發現風電場與兩個海岸公園分別相距8公里及11公里,估計對本港海洋生態影響輕微。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昨於廣州就該項目舉行聽證會,約10多人出席,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成員亦有前往,但由於未有獲邀,故不能入內。當地民間組織「跨境環保關注協會」在會上表示,風電場選址剛好位於中華白海豚目擊次數最高的水域之一,認為應另覓選址。
內媒:為保育海豚 風電場規模已減半
本報發現,該局已於去年11月24日發公告,指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符合規範,結論可信,擬對報告書進行核准。據內地傳媒報道,項目原本的規模比現時大一倍,共興建66台風力發電機,但為了減少對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物種中華白海豚的影響而縮減規模。
本報獲得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全長共30頁,披露項目的總發電容量為120兆瓦。推算每年生產約2億度電,足夠6萬個家庭使用一年。擬建發電場的選址,與為保育白海豚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隔只有2.5公里,與最接近的大嶼山大澳則只有約10公里。
內地報告:電磁波符「國家標準」
報告內就發電場的興建及運作時期,對附近海域生物及居民的影響均有評估,包括俗稱風車的發電機發出的噪音及電磁波等,地圖亦有顯示評價範圍涵蓋本港大嶼山陸上及海上區域,結論是全部符合國家規定及標準,影響較小,但內文隻字未提香港。有本港專家表示,電磁波確實未必有影響,但噪音則視乎數十個風車發電機組是否產生共鳴效果(見另稿)。
另外,報告提到,風電場範圍內的漁業資源豐富,該海域有受保護的中華白海豚、江豚、中華鱘及黃唇魚出沒,全年四季均有魚類產卵,是區內主要育苗場。報告又稱工程對生態影響主要來自施工期,例如鋪設海底電纜及打樁等,會產生水底噪音及懸浮物,施工時會避免採用撞擊式的打樁方式,並會採用環保型液壓式打樁,減少噪音,又會使用氣泡帷幕等屏蔽措施,減緩噪音能量散播。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說,港珠澳大橋內地段正在動工,有研究顯示工程令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往南移,剛好位於風電場的選址,無可避免將會打擊白海豚的棲息。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