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星級生:羅曉琳(Mandy)
2015年文憑試通識科5**
中學: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
˙IES題目
以「反國民教育•佔領政府總部」為例,探討八、九十後青少年主動參與社會運動的原因,並從此提出增加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的次數的建議。
˙研究焦點/目的
1. 了解現時八、九十後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的情G
2. 探討八、九十後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的原因及受影響因素
3. 探究八、九十後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時遇到的困難和阻礙
4. 了解不同持份者對八、九十後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的立場和意見
5. 提出建議令八、九十後青少年提高參與社會運動的次數
初中開始夾band、在工廠大廈band房練習的Mandy,原打算探討「活化工廈」,但教師建議她另選題目,因為擔心只有她一人研究此議題,遇到困難時難和同學交流資訊。她不想做垃圾徵費等「大路」題目,故選了同樣感興趣的「青少年社會政治參與」。「要對住IES整年,興趣很重要;題目也要有意義,勿人做你又做。」
Mandy表示,IES題目宜以實際例子出發,以免探究流於空泛,時未發生佔領運動,她以自己有參加的反國教科運動為例。她有朋友是學民思潮成員,又透過band友介紹認識學聯成員,約訪相對較容易。
◆蒐集資料:多方法 多角度
IES宜結合一手及二手資料,多角度支持論點。Mandy透過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和訪問,回應探究題目,其一手資料頗豐富,她認為有助IES取得高分。
文獻分析 近期更佳
她引用的文獻包括兩篇有關青少年的訪問報道(了解青少年參與社運的原因、其他人的看法等)和突破機構的研究報告(大型調查含大量數據,如青少年社會參與的不同形式和比例,以及專家分析等)。Mandy建議盡量選用最近期的報告,使探究貼近現G。
問卷調查 多角度發問
透過網上社交平台及朋友「搭線」,收回約130份問卷,對象為80後、90後年輕人。問卷的問題從不同角度回應各大研究目的,包括有否參與社會運動、為何參與╱不參與、參與形式、家人看法、有何阻礙等細節。
另要留意探究方法是否可行,例如就研究焦點(4),若問卷調查╱訪問的對象包括市民、家長等「不同持份者」,對中學生來說工作量太大。故Mandy從青少年的回應,間接得出其他人對他們參與社運的看法。
其後,她再按年齡(80後╱90後)整理數據,觀察兩者之異同(如80後青年的家長反對較大,分析原因是家長較年長,思想較保守)和特徵(如青少年多透過網絡獲得資訊)。
訪問有代表性人物 添說服力
Mandy訪問了兩個學民思潮成員及一個學聯成員,詳細詢問其參與社運的原因、阻礙等。3人皆積極參與社運,可舉出多個例子,Mandy說,受訪者有代表性,可使探究更有說服力。
◆ ★星級貼士:訪問分析表
訪問資料冗長,要抽取能呼應題目的重點。Mandy用同一套問題訪問3人,每人講話重點不同,如何清晰呈現當中差異?她以表格形式列出3人的講話重點,使同一問題中,3人的不同回應一目了然,既方便分析,又使報告更易閱讀,她稱之為「訪問分析表」。
◆討論:一手二手資料互證
IES須處理大量資料,Mandy在整理3種研究方法所得的資料時,先highlight共通點,方便後期討論分析。她表示,如何運用資料作出討論以回應探究焦點,是IES的重點,「最好是3個方法所得的資料,皆能一一呼應題目」。例如,分析得出阻礙青少年參與社運的因素包括「覺得成效不大」,文獻、問卷調查和訪問結果皆可支持這點,互相論證,可使探究更具說服力。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結果。在研究焦點(5),她嘗試從不同持份者角度(政府、政治組織、傳媒、學校、家長和青少年自身)提出建議,但並無文獻資料提及政黨可如何讓青少年增加社會運動參與的次數,她便從「青少年慣從互聯網接收資訊」的特點,提出政黨可多透過網絡宣傳的個人建議。
◆反思:談得 忌空泛
「個人反思忌空泛,宜針對講IES議題對個人的得荂C例如我從中更了解何謂『公民責任』和無論支持與否都要表達己見。」這也是Mandy建議IES題目需「有意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