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險被考試壓垮 繪畫開闢新路
「求學不是求分數,但在香港,求學就是求分數啊!」應屆考生小魚(化名)過去兩年飽受分數的折磨,每日溫習至凌晨兩三點,壓力大得「𠝹手」自殘,父母要帶他看心理醫生。直到今年年初,小魚跟隨導師學繪畫,發現自己的天賦不在讀書,而在繪畫。
小魚從中五開始發憤念書,每星期補習6天,剩下一天也要留在家中溫習。他說:「父母都是會計師,所以我選修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BAFS),但天資愚鈍,小測、大測都很低分,那時簡直度日如年,不停操卷,很害怕進不了大學,『佗衰』家人。」
小魚父母在他中三選科時便告訴他按照自己的愛好、興趣選科,看見小魚溫習至凌晨,總會跟他說:「考不進大學不要緊,父母養你。」小魚說總是心存感激,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不料卻給自己更大壓力。
小魚的媽媽說:「那時很擔心他,(約在2014年暑假)有次看見他在房中『𠝹手』,喃喃自語『好辛苦啊』,我搶走他手中的𠝹刀,他就望着我問:『發生乜事呀媽咪?』之後我就帶他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曾醫生希望小魚透過其他活動分散注意力,紓緩讀書壓力,便介紹教繪畫的周老師給他認識。
今年年初,小魚認識周老師,開始學習繪畫。他說:「好享受繪畫時心平氣靜,不用為分數擔憂,好自由好舒服。」公開試來臨,他仍有學繪畫,他笑說:「當人人都為分數打拼、瘋狂操卷的時候,我卻懶懶閒地在繪畫。」他很感激父母的關愛,感激父母並不要求他入大學,「我打算用繪畫作為職業掙錢孝順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小魚還帶淚感謝曾醫生介紹他認識周老師,「勉勵我尋找自己的夢想,讓我可以發掘自己的才能」。
■評語
取材貼近社會問題,惟導言小魚的轉折及曾醫生的出現略欠條理。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新聞系主任 李月蓮博士
一句「求學就是求分數」,帶出了學生的悲哀。(原文)短短600多字,就把被折磨學生心路歷程的跌宕轉折、家人老師的體諒及協助,娓娓道來,清楚展示,讀來引人入勝。——明報副執行總編輯
陳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