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表示,2014年本港每10萬人中約有12.3人死於自殺,較2013年的13人下降5%。若按全球人口年齡結構作調整,2014年本港自殺率為每10萬人有8.6人,略低於世衛公布的全球自殺率11.4人,亦低於亞洲發達國如日本的18.5人、韓國的28.9人。
不過,本港15歲至24歲青少年自殺率微升1%至2%,由每10萬人有7.1人增至7.2人。
資料來源︰《明報》,2015.09.10
˙資料B˙
一項有關青少年情緒的研究發現,30.9%受訪者在受訪前的4個星期持續受到情緒困擾。這些人當中,28%沒有向任何人求助。在沒求助的人之中,71.9%曾在網上平台表達其困擾。有外展社工表示,青少年求助模式已轉變,接觸到的青少年在面談時往往難以啟齒,反而在WhatsApp會打上千字文章談自己的感受,因此社工多會透過網絡與青少年溝通。
資料來源︰《明報》,2015.09.10
◆資料解讀
資料A:
資料內容並不複雜,但需要留意香港自殺率與其他地區比較的相對位置。另外,自殺率的數據看似不高,但同學不能因此認為情G不嚴重。
事實上,數據不能單從0-100%的範圍來判斷現實情G,每十萬人若有20人以上自殺已是極嚴重,所以同學不能只看表面數字,要從常理解讀數據。
資料B:
資料內的數字不多,但留意堶惘酗@個層遞關係,是某個百分比的人當中又有某個百分比的人出現另一些情G。有些粗心大意的同學忽略這些「袋中袋」關係,以致援引數字時出現錯誤。
■問題
(a) 參考資料A,並就你所知,相比整體自殺率,為何香港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會引起社會關注?(6分)
◆答題重點
這條題目是參考以往一條高補通識科的人際關係單元題目,同學需要解釋香港青少年自殺率的相對嚴重程度,並且能否在數據上反映出來。資料A顯示,香港的自殺率與其他地區比較不算很高(每10萬人有8.6人自殺),比世界平均(11.4)要低,相比其他已發展地區亦較低(如美國為12.1)。即使香港的青少年自殺率亦只由每10萬人中有7.1人增至7.2人,增幅不算太高。
但題目的考核重點是要處理看似矛盾的問題與資料,同學可特別解釋青少年正值成長和求學階段,未有成年人的生活煩惱,理應不會自殺,即是說數字雖然沒有成年人般高,但其實不能看輕。而且青少年自殺背後的原因,會否反映社會上出現更嚴重而未處理的問題?例如學制、課程、校園欺凌問題?甚至青少年自殺會否使其他青少年誤以為這是解決方法,最後使情G惡化下去?這些都是可行的作答方向。
■問題
(b) 參考上述資料,你認為加強透過網絡與青少年溝通在多大程度能減低青少年的自殺率?解釋你的答案。(8分)
◆答題重點
資料B顯示一些青少年情緒受困擾後的情G,以及當中有多少人以網絡方式宣泄情緒。同學千萬別以為有超過70%青少年以此方法宣泄,便認為是十分有效的渠道。雖然後者可能是事實,但論據卻錯誤:30%情緒受困擾青少年中的28%沒有求助,當中的70%在網絡宣泄,所以其佔整體青少年的百分比不高(只約5%)。
◆同意的論點
˙ 資料B顯示社會上有一定數量的青少年受情緒困擾(約30%),他們有可能萌生自殺念頭,當中有部分青少年曾使用網絡表達情緒,雖然百分比不高,但仍能識別部分有潛在危機的青少年,所以能減低青少年的自殺率
˙ 網絡的普及程度在青少年中極高,可用作建立關係的橋樑,使社工能接觸這些青少年,進一步協助他們,是減低青少年自殺率的有效方法
◆不同意的論點
˙ 可特別強調資料B顯示在網絡宣泄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只有約5%,所以透過網絡能協助有需要青少年的數量其實十分有限
˙ 青少年在網絡上宣泄亦可能只是單向的表達,不一定歡迎其他人介入或與他們溝通
˙ 再說,有自殺傾向者是否會在網絡上透露尋死思想,實屬未知之數,這些人很多時候根本不會求助,要識別真正有需要的青少年很困難,所以效用成疑
文︰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教師 劉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