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銳意大規模發展大嶼山,包括研究在中部水域大規模填海興建「東大嶼都會」,作為本港第三個商業核心區(CBD3)。據悉,發展局內部評估後,認為若要符合保育要求,需採用有別於以往的填海方式,其中一項構思是首次以「島中島」模式填海,在交椅洲外圍興建一個約800公頃人工島,面積約等於42個維園,特點是交椅洲與人工島海岸之間有緩衝海域,減少破壞島上生態。
有環保團體證實,政府曾就「島中島」構思諮詢意見,但擔心即使以「島中島」模式填海,亦會影響本港只剩10多對的白腹海鵰。
明報記者 黃俊鋒 馬耀森
發展局去年5月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約2.27億元,為中部水域人工島做策略性研究,但受立法會拉布影響,去年11月決定撤回申請。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本報稱,將在適當時機盡快再提交申請予立法會審議,由於研究時間表尚未確定,仍在檢討研究費用。
署方又稱,根據早前收集的公眾意見及初步評估,認為在交椅洲附近水域,具潛力發展佔地600至800公頃的人工島,並可發展為新核心商業區,但填海範圍、面積、規模及土地用途等,仍有待詳細研究。
附近有珊瑚珍禽 傳統填海難保育
翻查資料,署方去年初曾表示,在交椅洲附近島嶼及海岸作生態調查,發現大嶼山東岸有白腹海鵰巢穴,交椅洲附近亦有多個珊瑚群落,若做填海工程,可能會影響交椅洲生態。據了解,因應傳統填海工程或未能滿足保育需要,當局內部初步構思,擬首度採用「島中島」填海模式,在人工島與交椅洲海岸線之間,設有緩衝海域及缺口,以減低對中部水域的水流影響,亦減少對交椅洲的生態影響,而因應人工島的特有景觀,近岸區域可考慮打造為住宅區。
當局內部評估後又認為,有關填海模式對現有海上航道的影響不大,加上交椅洲附近海域的海H,多年來均用作大型淤泥卸置區,估計生態價值不高,對海底生態影響輕微。
環團倡環評小心評估生態影響
香港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證實,發展局曾就交椅洲的島中島填海方案諮詢環團,但他對該方案的成效有保留,認為工程必定對白腹海鵰構成滋擾,難以做到「人鳥並存」。他又指政府規劃的填海範圍大於當地的淤泥卸置區,對附近魚類及水文影響極大,若方案稍後做環評時,必須小心評估對生態的影響(見另稿)。
劉炳章﹕暫未具體討論填海方式
不過,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劉炳章表示,會內暫未有具體討論填海方式,但強調隨茈憎荋銡]澳大橋、屯門至赤P角連接路、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多項大型基建完成,東大嶼都會將可提供更大空間予本港商業及經濟發展,認為政府應盡快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再作詳細研究。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