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修重考未必是很多失落公開試者的選擇,怕的多是在欠缺督促下不敵怠惰,浪費了一年光陰,自修考生吳祺康戰勝的卻不止於此。他指出「第一次考的時候很緊張,第二次主要是心態上的調整」、「(首次應考)太大壓力,限制了自己發揮」。問及讀書方法的轉變,他說今年在各卷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是比其他仍用舊方法讀書的「戰友」勝一籌之處:「當做了幾年試題都仍然低分,就應該知道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他認為,知道自己某些答案錯在哪堥禱D最重要,正本清源,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錯才是關鍵。 精讀範文 訓練「轉數」 以閱讀和綜合卷為例,他去年應考前,只顧溫習別人傳授的考試技巧,如找出提示字眼、前文提示、分段方法等十來種,「但用得不『舒服』,而且臨場時根本不會記起這些方法,結果弄巧反拙」。汲取教訓後,他改為精讀範文,將文憑試卷的閱讀理解篇章或從各方得來的優秀作文卷範例文章精研細讀,了解當中行文結構,留意作者論說方法,代入作者的想法等。他認為這訓練對聆聽能力也有幫助,「(兩者)理解方法一樣,不過一個是用聽的,一個是寫出來的」,「最重要的是反應夠快」,而精讀範文這方法正好訓練他的「轉數」。 「這份卷真是三分實力、七分靠運氣啊!」言之所指,是卷四說話能力。他指出平時並沒有相約同學練習,準備工夫是在腦海幻想說話時應有語氣、用詞及討論過程等。言談之間,也覺他口齒伶俐、談吐自若,何以在首次考試中只得及格的成績呢?「上年弊在離題,討論現今社會的師生關係的比喻時沒有扣緊『現今』一詞,加上想取悅考官,便說是『父母與子女』(其餘兩選項為教練與運動員╱推銷員與顧客)」。由此,他知道有立場的重要,卻在今年遇上「非一般」的隊友:「我是第五個發言的考生,原本心想可能論點都被前四個說過了,怎料他們說得很少,甚至還未界題。」其他組員發言太少,他差不多說了整整12分鐘。「那題是共識題,需討論飼養小動物、探訪露宿者、助養貧窮國家兒童之中,哪一項最能夠培養學生惻隱之心。我提出三個討論方向,自己講不同立場的論點,再慢慢收窄分歧,最後更自己『轉恁z」。聞者不禁迨@把冷汗,他卻說當時十分淡定,備試時已想好三個立場的立論和駁論。由此看來,只要有理有據,需要臨時轉變立場也不是想像中的惡劣。 分析歷屆試題 寫「罐頭段落」 很多人認為寫作卷「冇得溫」,他的經歷卻反證這個說法。他擅寫記聾帤y寫文,多用倒讀k,由回憶引入。「首段寫一個畫面或經歷,帶出氣氛,也可『晒一晒』(顯露)文筆,文中要有兩三個小故事,末段首尾呼應」。他更在考試前幾天,分析歷屆試題,想出一段百搭的經歷,寫成約二百字「罐頭段落」(見上圖):「靜夜中,缺月高高懸掛在夜空中,繁星在一旁點綴……旁邊是一個避風塘,大大小小的船隻停泊在這堙K…我長呼一口氣……回想起剛才發生的事,心仍怦怦然跳動荂v。在應考「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一文中,他同樣以晚間遊公園的見聞引入,中段寫幾個對比有電話可用時的生活感悟,末段又回到公園,細觀身邊人事,總結出我們需要更多「心與心的交流」這中心思想,能寫得層次井然、過渡順暢,全靠準備工夫。 這一年,他沒有經常困在自修室媟鑑腄A除了玩電子遊戲,他也會踢足球減壓:「踢波能令我輕鬆一點,有時想不到作文寫什麼,去踢球後,就突然想到了。」他也愛聽周杰倫的歌學習中文,「他的歌很有『畫面』」,是他靈感來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