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背景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時間),日本偷襲美國位於太平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並於同一天(香港時間12月8日)進攻英國的遠東殖民地香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戰事促成中、英、美三國結為同盟國,聯手一致對日作戰。1943年,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於埃及開羅舉行會議,商討反攻日本和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會後三方公布《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歸還侵佔中國的所有土地。開羅會議重新確立中國的國際地位,蔣介石更在會議期間提出戰後收回香港的議題。由於英國予以反對,香港歸屬問題被束之高閣、懸而未決。然而隨茪擖貍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香港的歸屬問題重登中、英外交的角力場。 ◆時間 1945年8月15日至9月16日 ◆人物 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英國海軍夏t少將等 ◆中、英政治博弈 由於香港屬於中國軍隊的廣東作戰區,盟軍要反攻日軍、奪回香港,在戰略分工上原是中國戰區的責任。然而美國於1945年8月先後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促使日本於同月15日無條件投降。突如其來的停戰,令中國軍隊光復廣州和香港的作戰方案被擱置;相反,英國卻透過被日軍拘留在港的英籍官員搶先接管香港,並於同月成立臨時政府;同月30日,英國指派太平洋艦隊的分遣隊抵港,由夏t少將成立軍政府,形成英國武力接管香港的「既定事實」。 可是,根據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將軍下達關於接受日軍投降的命令,在中國境內(東北地區除外)、台灣和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的日軍均應向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投降。香港位於上述的範圍內,中國政府因而據理力爭。當時中、英雙方都不約而同地爭取美國的支持;由於美國總統杜魯門最終決定支持英國,麥克阿瑟將軍便改弦更張,命令駐港日軍向英軍投降;英國政府作出的唯一讓步,僅僅是接受蔣介石的「委託受降」,同意夏t以英國政府和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雙重代表的身分接受日軍投降,而中國軍官只能充當受降儀式的見證人。 ◆日本投降經過 繼日本於1945年9月2日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盟軍投降後,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於9月9日在南京舉行。按既定方案,當時整個中國再細分為十六個受降分區,各受降區內的日軍須向該區的中國代表投降,並解除所有武裝。香港與廣州、海南島原本被劃入同一個中國受降分區,但英國在美國的支持下,最終取代中國在香港接受日軍投降。 香港的受降儀式於9月16日在香港總督府(今禮賓府)舉行,中國政府派出潘華國少將作為代表,與美國和加拿大代表共同擔任見證人。隨茪擳x代表簽署投降書,並向夏t交出佩刀,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佔時期告一段落。 文、圖:香港歷史博物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