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新加坡上一屆2011年國會選舉的競選情形還歷歷在目,今年又要舉行大選了。
新加坡政府上兩周突然宣布這一屆的投票日定在9月11日。這是新加坡第一次在周五舉行投票,往年都是在星期六進行。雖然不清楚政府葫蘆堥鴝魚瑼漪O什珍纂A為什玷嚝凗大家在周五投票,但上班族都為茼酗F多出一天的假期而感到高興,也不再多問為什活C
我曾經在《新加坡,原來如此》一書中提到,外國的朋友到新加坡來,如果正好撞上我們的國會選舉季節,不妨出席各政黨的競選大會,看看新加坡式的競選活動。
但正是因為不知道政府葫蘆婺g常賣什珍纂A所以我們也很事先難告訴你們什洫伬埡|行選舉。就像明明知道天氣悶悶的,天上偶爾傳來轟隆雷聲,看似山雨欲來風滿樓,卻不知道老天什洫伬埶矽陪鬥B。
由於選舉日期來得突然,幾個朋友上個月才安排好那個周末出國度假,結果將錯過投票的機會。雖然各在野黨已觀察到天色已變,提前做好準備,但一些小黨未必有時間和資源在9天的時間內準備好宣傳的工作,面對不利情G。
在上一屆國會中擁有7個議席及兩個非選區議席的工人黨是最大在野黨。該黨在新加坡政壇中是識途老馬,摸透政治遊戲規則,早已做略部署,也推出具備實力的候選人。
今年工人黨的第一場群慾j會就在他們的重鎮後港舉行。和過去一樣,大會傍晚7點開始,早早已有人在那埵位,到了8點多整個草場已經人山人海,估計有上萬人出席。這已在意料之中,工人黨的大選集會往往能吸引大批群慼C
人民行動黨已經不間斷執政50年,但由於目前社會矛盾加劇、貧富差距加大、外來人口大量增加衝擊人民對國家認同感,因此今年來面對蚅Y峻的挑戰。上屆大選中的得票率滑落至60%,是歷年來最低。
今次的選舉議題與上屆大選一樣,仍舊圍繞茈~來人口政策、房屋價格、交通等問題,但如果因此而認為新加坡人有狹隘排外情緒則有欠公允。要是新加坡普遍排外,那些主打民粹意識、反對外來移民的政黨應該獲得熱烈支援,但實際情G並非如此。
更多民慼A尤其年輕選民其實是對人民行動黨家長式的治理風格愈發感到不滿。因此工人黨打出的「掌握民權,把握未來」口號,「向人民行動黨的威脅說不」,要求行動黨還政於民,得到了不少民憚獄{同。
工人黨之前管轄後港、阿裕尼及榜鵝東3個選區的市鎮會,之前被部長和議員批評帳目不清。在選戰掀開後,此議題也成為行動黨拿來發揮的課題。不過據報道,行動黨所管轄的基層組織也出現帳目疏漏的問題,讓人有寬之於己、嚴之於人的雙重標準的印象。接下來幾天的競選活動中,行動黨如果一直咬茪u人黨市鎮會管理的問題,很可能會造成選民反感。
在上一屆選舉中,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表示投選工人黨的選民必將懺悔,此話一出反而激怒了選民。一些行動黨候選人這次仍拋出「你不選我,就沒有這些好處」的威脅,但整體上行動黨已經避免採用威嚇的方式,展現更加親民的形象。
行動黨提出的競選口號是「你我同心,為國為民」,李光耀長子李顯龍不斷強調行動黨過去50年來的功績,希望大家飲水思源,也提醒選民保持國家政局穩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李顯龍的呼籲,相信能得到不少人的支援。
本屆大選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候選人是現年53歲的民主黨秘書長徐順全博士。
徐順全可說是在新加坡獨立以來的一個悲情人物。他曾在沒有准證下公開演說觸犯法律,及因藐視國會等罪名多次進出監獄,還吃盡誹謗官司。曾被形容為「騙子、瘋子、流氓」,還被李光耀及另一前總理吳作棟告到傾家蕩產。
過去徐順全給人予衝動、易怒的形象,如今擺脫破產窮籍的他在闊別15年後再次出來競選,展現了理性與柔和的一面,讓不少人眼前一亮。更多年輕的選民開始從社交媒體上了解他,善用網絡宣傳理念的他更為過去關於他的負面報道作出解釋與澄清,鍥而不捨的精神贏得了不少尊敬與掌聲。
他在競選演說也不斷強調國會擁有更多元聲音的重要性,因為這能迫使行動黨政府真正聆聽人民的聲音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意孤行。
徐形象上的轉變以及他激動人心的演說是否能爭取到更多選票,最終順利進入國會,現階段不得而知。不少中年以上的選民對他的印象仍然不佳,故他攻克行動黨選區的戰役相當艱巨。如果他真的進入國會,以他雄辯的能力及對政策的研究與掌握能力,必定會給行動黨政府向來通暢無阻的決策過程造成很大的阻力。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期待一個「鬧哄哄」的國會。
儘管這屆選舉中我們看到在野黨聲勢壯大,但是出席群慾j會的人數多寡未必真能反映選民的意向,因為沉默選民大有人在。這類沉默的選民當中有不少在背後默默支援行動黨。他們認為行動黨將國家治理得很好,擔心國會過多反對聲音會變得混亂,拖慢決策過程,影響經濟發展。因此,當他們看到其他民慾銧岫b野黨反而會感到害怕,覺得這些選民「為了反對而反對」,是「缺乏理性」的一群。
新加坡政治是否會實現兩黨制甚至多黨制,是一個緩慢的進程,不會是一屆選舉所能改變的情G。工人黨雖然有極大可能在本屆選舉中保住原來的議席,但能否奪下更多選區,就要看選民是否希望看到改變。
本屆新加坡國會選舉,我們表面上看到的是民撕鴷肮〞漱ㄩ﹛A但其實這是在尋求改變與保持現狀之間進行茠漸R滿張力的拉鋸戰。
明報特約記者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