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增速預計將保持在7%左右,並且這一狀態可能持續4到5年的時間。同時,今後5年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包括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
央行官網5日發布消息,9月4日至5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樓繼偉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狀況仍在預期之內。首先,中國過去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增速。但這是不可持續的,也超出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並導致產能過剩和庫存大量增加,必須逐步消化產能和去庫存,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同時,今後5年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包括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將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更多依靠消費拉動,這將是一個艱難的調整過程。
其次,中國經濟週期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普遍啟動了去槓桿進程,但中國則從2009到2010年開始了快速的槓桿化,並實現了10%左右的經濟增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50%以上。目前中國也進入了去槓桿階段,經濟增速降至7%左右。但即使這樣,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達到30%左右。
樓繼偉表示,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經濟也出現一些可喜變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投資,服務業佔GDP的比重超過了工業;貿易順差佔GDP比重有所下降,國際收支更加平衡;上半年新增就業700萬以上,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逐步改善。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預計全年中央財政支出增速在10%左右,高於年初預算財政收入7%左右的增速。中國正通過提高特定國有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等方法彌補財政缺口,以保持經濟適度增長,支持推進結構性改革。
樓繼偉強調,中國政府不會特別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經濟波動,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定力」。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於改革。在人口紅利消失、資本回報率下降的背景下,中國政府著力推動結構性改革,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改革紅利對沖人口紅利的消失,使經濟增長保持在7%左右。
總之,中國正按照既定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