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蓬勃背後 日奴役掠資源
【明報專訊】長春市現於內地只是個二線甚至三線城市,但在1930至1940年代,長春曾是亞洲最先進的城市之一。當時,長春是全亞洲首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首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也是首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
「首都」長春當年亞洲先鋒
實際上,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就曾致力於東北的工業化。「滿洲國」建立後,建立了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包括鐵道運輸、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汽車製造和軍工等部門,遠遠領先中國其他地區。不過,這是完全服務於日本的產業政策,亦是建立在日本對中國東北資源大肆掠奪與大量使用中國勞工的基礎上的。無論是修建鐵路、挖煤還是修建軍事工程,動輒以十萬計的勞工都是被無償奴役。
依照關東軍的要求,「滿洲國」每年必須向日本提供1000萬噸以上糧食。由於糧產不足,偽滿當局規定國民不允許運輸、食用大米、白麵。如果國民被發現食用大米、白麵,會按「經濟犯」治罪。與日軍在關內大肆殺戮不同,「滿洲國」作為日本的殖民地,日軍在東北對當地居民的殺戮較關內其他相對程度較輕,而是作為殖民地經營,不希望引發更大的反抗,在教育上則是推行奴化教育。居住在東北的中國人,實際上淪為生活在殖民地的二等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