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留港4年,最令連納智念念不忘的,原來是雲吞麵,「我每日午餐都吃,各地區都試過(吃)」。他入鄉隨俗,喜歡入場看賽馬,笑言「贏過少少」,但至今他仍被廣東話考起,訪問當日以不準確的音調向記者說「早晨」。臨別秋波,他向康文署送上與保衛皇后碼頭有關的本地裝置藝術作道別禮物。 1964年乘船經香港 半世紀後來港工作 連納智的辦公室放了一幅記錄西九選址填海前後的相片,他透露自己與香港有少許淵源,「1964年我隨父母乘船經過香港,當時西九的位置仍是海」。半世紀後,他來到香港工作,辦公室鄰近尖沙嘴天星碼頭,他喜歡坐天星小輪來往維港兩岸。 連納智一直學不懂廣東話,「廣東話對即將65歲的老人家而言,太難學,反而學懂了一點普通話」。 「保衛皇后碼頭」藝術品贈康文署 臨別秋波,連納智除了宴請同事到南丫島食海鮮,亦選了一份禮物送給康文署,是本地藝術家張嘉莉在2007年設計、關於保衛皇后碼頭的藝術裝置,「並非有特別意思,只是想鼓勵更多人向博物館捐收藏品」。 張嘉莉向本報稱,去年向亞洲藝術文獻庫捐出這件作品籌款,「知道Michael(連納智)買了,但想不到他捐給了康文署」。諷刺的是,張嘉莉指作品原是為政務官而設的「保育教材」,按下裝置上的按鈕,清拆時擾攘很久的皇后碼頭,一鍵之間便能「重建」,「(作品)輾轉送到政府手堙A這樣都幾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