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提起簡化字,容若總是勞氣。據他考證,漢字簡化早於1930年代起醞釀。他說,中國自清末起屢敗予列強,民族自尊心跌至低點,漸漸有人覺得「月亮是外國的圓」,連文字也要用西方的。中共第二代領導人瞿秋白率先提出「漢字拉丁化」,終極目標以拼音代替文字,只是後來民間反彈太大,惟有尷尬地停留在過渡階段,亦即今天的簡化字。若撤回簡化字,就等於認錯,中共於是將簡化字美化為掃除文盲,堅持推行至今。 本欲「漢字拉丁化」 反彈太大作罷 容若狠批漢字簡化「走錯路」,古代字少,一字多用,容易混淆,慢慢加上偏旁部首分出新字,自簡而繁。若進化至過於繁複,例如由4個龍字組成的字,則自然淘汰。他直指中共領導人扭曲漢字發展規律,欺騙人民說自繁而簡。 容若在新書《簡化字尋根揭底》(圖)中舉出一些例子,譬如淘汰生僻字時,曾把黑龍江璦琿縣改名為「愛輝」(已於5月恢復原名),琿(音混)與輝不同音之餘,璦琿更是清朝簽訂《中俄璦琿條約》之地。俄國逼清朝割讓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又將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地劃為中俄共管。他認為璦琿時刻提醒荌禤╮A不能亂改。 過分簡化 反致混亂 容又稱,另有一些字改得過火,「匝」字原本只得五劃,竟嫌繁複,刪去最後一筆,成為「圖2」,變成與「幣」的簡化字「圖2」極似,後來因太混亂而恢復本字,「你話何必當初?」他感慨簡化字愚民,承傳民族文化的正體字反成末流。邀容若出書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自己也推出《老師怕問字》,介紹「沆瀣一氣」、「兵燹」、「夤夜」等頗常見,但普遍人未必知道讀音和起源的字詞,聯手捍衛漢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