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什麼是渠? 《說文解字》解釋:「渠,水所居也。」這堛滿u居」是停留之意,「水所居」則指水停積的地方。現今多指人工開鑿的水道。 香港的渠道,多得政府宣傳片日播夜播:「渠道暢通,有你幫手,梗會成功」。大家可能只會想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坑渠」、「屎渠」,還有港九各處時有小魚游動、時傳惡臭的明渠。 1850年代起,港島和九龍開鑿了多條明渠,但因都市發展和惡臭等原因,大部分已封閉,成為街道或公園,只留下路牌作印記,例如銅鑼灣大坑道、旺角水渠道、灣仔石水渠街、石硤尾大坑東道和大坑西道、灣仔堅拿道東和堅拿道西(堅拿為canal的音譯,canal即河道)等。 「翻生」啟德渠 啟德河前稱啟德明渠(前身是龍津河),是少數保存得較完整的明渠。啟德河的變遷,正正體現了由天然的河變成人工的渠再修復成河的變化。 百多年前,九龍有一條龍津河,自鑽石山流向九龍灣出口,途經衙前圍村。日治時期,日軍為擴建機場,拆狺E龍寨城城牆,並將拆下的麻石條沿龍津河兩岸鋪砌,成為啟德明渠的雛形,而渠的流經路線也被改變了,其後更逐漸改建成一條石屎防洪渠。後來,因為非法排放生活廢水和工業污水到啟德明渠,令水質變差,惡臭難擋,被視為「臭坑渠」。 近年,啟德明渠的水質大為改善,由1986年的「極劣」改善至2013年的「極佳」,河中甚至有烏頭、o魚等魚類棲息,吸引多種鷺鳥到來覓食。現時,啟德明渠已正名為啟德河,並有改善工程,加強防洪功能,修復、綠化河道。 文:陳平、多啦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