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何以有藥廠「天價」賣標靶藥?屯門醫院臨H腫瘤科部門主管董煜稱,藥廠多研發「獨市」癌藥,經過多重試驗才面世,外界難知其成本,價格由總廠所定,並投放大筆資源做市場推廣,因而抬高藥價。有藥劑師則認為,藥廠應把部分盈利回饋貧苦病人。 MIT研究:新癌藥年加價一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今年初的一項研究指出,自1995年起,58隻新癌藥每年平均加價一成、即約8500美元;該研究亦顯示,2013年有逾百名腫瘤專家曾提出,藥廠制訂新藥價格時,一般會比市場上現有同類藥物價格高出至少10%到20%。 董煜稱,藥物售價已計算研發成本,但外間難以知道實際成本是多少,藥廠只提供一些「買幾送幾」的小優惠,但另一方面又大量投放資源在市場推廣,「周圍賣報紙(廣告)、資助醫生開會、搞記招」。但他說,曾有一隻肺癌標靶藥加入藥物名冊,但另一同類標靶藥以低20%價格參與競爭,結果迫使貴藥也減價20%;惟很多標靶藥是獨市,有肺癌標靶藥一個月需花費5、6萬元,遠高於一般肺癌藥1萬多元一個月。 藥劑師籲回饋窮病人 私人執業的臨H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認同高昂癌藥令醫生也感矛盾,一方面希望病人有好選擇,但病人未必能負擔,因此會盡量與藥廠「講價」,例如某款口服肺癌標靶藥,10個月療程可免去其中兩個月的費用,惟許多其他癌症仍未有相應優惠。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平均一個標靶藥療程需要20萬元,雖然貴,但可供病人多一個選擇,延長數月至一年生命,或已可等到新藥物。他說,現時藥廠每在加入藥物名冊前,都會提供九折等優惠,但納入名冊則取消優惠,他認為若藥廠每年一隻藥可賺1000萬元生意,若撥10%資助窮困病人,已是很大幫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