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生學習、社交統統離不開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家長因而擔心子女接觸不良內容,有任職資訊科技界的父親在兒子手機上裝監控軟件,卻遭高小的兒子破解監控;亦有母親在女兒不知情下偷看其手機短訊,發現她傳送性感照片予他人,大為緊張。社工建議家長平時要與子女建立溝通關係,避免偷看或監控子女手機內容。 親子討論區不時有家長發帖稱,偷看了子女的聊天紀錄,發現子女與朋友聊天有不雅用語,或發現子女瀏覽色情內容等。亦有網友稱偷看女兒電話被發現,之後女兒在家去廁所都要帶蚢q話,家長要花很長時間修補關係。 明愛青少年及社會服務網上外展隊隊長劉嘉揚則指出,不時會聽聞父母偷看子女手機,曾有母親偷看15歲女兒的聊天紀錄,發現她傳送性感相片給他人,大為擔心,最後母親在社工指導下,向女兒假稱不小心看到手機內容,詢問詳情,女兒解釋指在網上交友,傳送性感照片只因該相片「影得靚」,並無特別。母親告訴女兒網上交友與相片被利用的風險,最終兩人就上網問題達成共識,算是化解了危機。 家庭福利會經理(青少年服務) 註冊社工吳浩希指,近年多了與數碼設備有關的求助,曾有家長要求他幫忙在子女手機上安裝監控程式,亦曾有資訊科技界的父親與高小兒子「鬥法」。吳稱父親先是偷偷在兒子手機上安裝監控軟件,之後被兒子發現及破解,於是沒收其手機,兒子則借用同學的舊智能手機。 社工籲應培養子女獨立思考 吳浩希認為,對於10歲或以下剛開始使用智能設備的子女,家長可安裝一些網頁過濾器,確保子女不會過早接觸某些資訊,但應提前得到子女同意。至於偷看子女手機,他認為家長最好避免,因管一時難管一世,最重要是培養子女自控及獨立思考能力,能辨別對錯,且青少年注重私隱,偷看或造成家庭衝突。 律師:保護子女蒐資料合理 就安裝監控程式與偷看手機是否侵犯子女私隱,人權律師莊耀洸指出,若家長有合理理由懷疑未成年子女認識損友或看一些對其不利的內容,子女又不願向家長透露,家長出於保護子女目的而蒐集資料,有機會屬合理;但若是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而窺探子女手機內容便十分不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