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保署最新數字顯示,截至2013年,粵港訂下的共同減排目標中,二氧化硫超額完成,較2010年減少28%,較2015年中期目標超出12個百分點;但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懸浮粒子分別減少7%及2%,遠低於目標18%及11%。有學者指出,減排措施需時見效,即使現在推出更多措施,料今年達成中期目標的機會很微。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指,珠三角地區包括本港在內的空氣質素已有輕微改善(slightly improvement),粵港即將做中期回顧,檢視至今減排成果及確立2020年減排目標。
明報記者 黃俊鋒 馬耀森
學者:須地區源頭減排
科大環境學部教授劉啟漢分析,粵港即將做中期回顧,料整體空氣污染物減排達標的機會不大,他認為兩地應針對地區源頭(area source)減排,才有望達到2020年目標,「排放量大的單一源頭已處理,如燃煤電廠或大型工廠,粵港應茪滼B理分散的排放源頭,如工廠及車輛……提升車用燃油標準及收緊工廠的排放標準,空氣會有較顯著改善」。
粵港兩地政府於2012年底通過制訂至2020年的珠三角地區減排方案,對比2010年減少二氧化硫16%、二氧化氮18%及可吸入懸浮粒子10%,並於2020年完成更高的減排目標。
114億助更換柴油商業車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珠三角空氣質素監測網絡在2010年至2013年間,錄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濃度平均值,分別下降28%、7%及2%;署方即將公布2014年數據,屆時將繼續反映有關改善情G(見表)。
政府去年3月斥資114億元資助更換柴油商業車,目標是在2019年底前逐步淘汰約8.2萬輛歐盟4期前的柴油商業車;並斥資數以億元為1400部歐盟2期及3期的專營巴士,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以減低路邊可吸入懸浮粒子等排放。
陸恭蕙:有輕微改善 難短期變悉尼
陸恭蕙接受訪問時表示,上述都是「大手筆」投入,柴油商業車更換情G遠超預期,路邊空氣已有改善,但本港始終位於高排放的大氣區內,政府仍要努力,「這個進步是否在一年半載之內,香港的空氣可以變到澳洲悉尼這樣乾淨呢?這個是不可以的」。
對於運輸及房屋局接納交諮會提出的12項措施,改善擠塞問題,陸恭蕙表示,本港的整體車輛增長大部分源於私家車,環境局認同運房局制訂目標,並會配合。她說,交通擠塞會令路邊空氣質素惡化,「車速愈慢空氣污染程度會愈高」,亦會衍生噪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