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學習概念:低碳經濟 香港擁有世界級的供電水平,家家戶戶享受源源不絕的電力。不過,繁華背後的香港耗電量非常高,2003年用電量約380億度,至2012年升到430億度,10年間約上升13%。而2010年全年排放約415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中因發電產生的超過六成,也是香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 資源再生力 讓環境可持續 面對環境惡化,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是解決方法。低碳經濟模式有兩大原則﹕環境的可持續性和經濟的可持續性。首先,環境的可持續性取決於地球整體的承載能力和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自然資源是有限的,而且人類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當人類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高於其回復率時,世界便處於環境不可持續的狀態。人類必須保護和善用自然資源,避免過度開發環境。低碳經濟的首要原則是盡量減少對生態的損害,以保證生態系統恆久運作。 環境損害 計入經濟成本 另一方面,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亦重視經濟的可持續性。經濟活動主要考慮兩大因素﹕成本和效益。當效益大於成本就有利可圖,有利可圖的項目才可發展及推廣,並把衍生的盈利投入其他經濟活動,以維持經濟的可持續性。可是,傳統發展模式所考慮的成本只涉及直接的金錢投入,卻忽略了在開發過程中對環境等資產間接造成的損失。因此,低碳經濟的支持者主張把自然和人文資產納入成本和效益的考慮因素,計算出的效益仍大於成本時,才能夠真正維持經濟可持續性。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強調經濟、環境之間的協調,犧牲環境以換取經濟發展明顯是不可行的;反過來,只重視環境保護而忽視經濟的發展也不可持續。兩者共同組成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和提升人類生活素質的目的,又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藉以締造一個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融的社會,使子孫後代能夠持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文﹕福建中學(小西灣)助理校長 李偉雄 ■節目﹕《鏗鏘集?用電思源》 製作﹕香港電台 播出日期﹕2014.06.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