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災後的混亂情G令災區衛生變差並不罕見。2013年超強颱風海燕吹襲菲律賓,災區屍骸處處,被挖出的屍體沒有噴灑消毒藥水或藥粉。有消防員說,挖出了5具屍體只獲派1個屍袋。傷者未獲合適治療,不少醫院在風暴中嚴重損毀。倖存的醫院則徒具物資卻無電力供應,面對無數傷者束手無策。
上文提及水媒疾病(waterborne disease),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資料,與水相關而能對人造成傷害的包括﹕
◆由飲用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學物質引起的疾病
◆血吸蟲病等疾病(相關生物的生命周期有一部分是在水中度過)
◆瘧疾等疾病(具有與水相關的病媒如蚊)
◆溺水
目前瘧疾(malaria)每年有2億多病例,導致62.7萬人死亡,大部分是5歲以下居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兒童。瘧疾由受感染的寄生蟲叮咬人類而傳播,常見於氣候溫暖的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世界衛生組織形容發展國面對不少環境因素造成的衛生問題,水質污染是其中之一,發展國每年有逾76萬5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diarrhoeal disease)。發展國不少都依靠工業為主要收入,但大規模生產亦製造不少污染,工業排放不單污染空氣,影響人類健康及環境生態,化學污染更會影響水質,如污水被當成食水飲用,會引發健康危機及疾病傳播。
發展國亦面對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根據世衛的數字,尼泊爾每1萬人只有2.1個醫生,與美國的相同數據26.7差距甚大。另外,發展國沒有足夠資金研究和發展新醫療技術,令公共衛生發展維持在低水平,遇上大規模疫症(如西非國家爆發的伊波拉病毒)時束手無策。疫苗與藥物專利長年為發展國與發達國及藥廠爭議不休的問題,發展國及非牟利組織指摘藥廠製藥只圖牟取暴利,發達國則多重視保護藥物專利權。
■相關概念
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
健康危機(health risk)
資源分配(resource allocation)
多層思考
1. 尼泊爾大地震的災區面對哪些衛生問題?
2. 國際協作多大程度能改善發展國的公共衛生情G?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 〈災民集體腹瀉 響疫症警號〉,《明報》,2015.04.28
2. 〈醫院人滿為患 街道變露天病房〉,《明報》,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