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巨擘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在其經典著作《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指出,資本主義具備「創造性破壞」的特質:任何人只要能夠成功創新便可以存活下來,失敗的則注定被淘汰。雖然熊彼得理論面世已是70年前的事,但「創新經濟」仍然是決定國家發展(或衰退)的關鍵。我們接觸到蘋果、矽谷、Google等名詞,以為它們象徵美國在創新科技產業地位長盛不衰,Atkinson與Ezell這兩名專門研究資訊科技生態的經濟學者反駁這一假設,指出美國在1980年代開始便失去動力進行創新,不知不覺走下坡,最後將漸漸被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取替。 兩人認為,美國失去優勢大致可歸納成幾個原因:一)國內新古典經濟學派對自由市場盲目迷信,減少政府對創新政策的參與,導致市場缺乏誘因推動相關項目;二)發展中國家實施保護主義政策,減少創新產業流動;三)國際金融機構設計太過時,無法有效保障全球創新產業的貿易秩序。美國要避過被淘汰,便必須以大國姿態進行軟件及硬件「升級」,並在創新科技產業競賽中領導全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