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Vivian是退休教師,本身對部分食物敏感,太多人工化學物會令她的皮膚起大量水疱。一次偶然機會,她在外國接觸手工皂,發現「好好用」,便請教身邊朋友學做肥皂,更將興趣變為事業,創立Botanical Bodycare。
「手工皂好用是因為它不會有『洗極唔乾淨』的感覺。」Vivian的女兒Jo說,坊間的洗滌用品大多加入工業清潔劑SLS(Sodium Lauryl Sulfate),由於它成本低廉,又能製造大量泡沫,令人覺得清潔力很強而大受歡迎。但其實「多泡」與「乾淨」無必然關係,「相反用SLS產品會傷害皮膚,因為它本身用作清洗工業機器」。
多泡≠乾淨
Vivian慨嘆大眾注重產品外觀,誘使商人使用大量人工合成化學物,例如在肥皂加入色素,就必須使用人工化學物。她指出,無添加手工皂外貌不甚了了,但同樣能做到清潔效果,甚至更乾淨,且能避免皮膚因合成清潔劑而產生過敏反應。
不過,由於手工皂主要以植物油製作,吸收空氣的水分後較易「融化」。為解決這個問題,Vivian自製手工皂袋附送給顧客,誰料這個小小的皂袋令商品銷量直線上升。
工廠製作的肥皂普遍使用動物脂肪,皂塊成品堅硬,較手工皂耐用,但動物脂肪可能堵塞毛孔,所以Vivian和Jo選擇橄欖油等植物油和草本物料,再加上蜜糖、咖啡、薑、海鹽等材料。Vivian的選料以客人需要為本,「曾經有客人因懷孕希望用薑水洗澡,所以我製作薑皂,幫助孕婦血液循環,對冬天手腳冰冷的人也有幫助」。
Vivian和Jo認為製作手工皂能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現時有太多黑心商品,大家購買時不期然會擔心產品質素。我不會否定化學的重要,因為所有東西都是化學過程,肥皂也是化學(註),但我們希望避免使用人工合成化學產品。」Jo說。
註﹕手工皂製作是經皂化過程(saponification),主要成分是脂肪和強鹼:
油脂+強鹼——熱力→脂肪酸鈉(肥皂)+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