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大塊文化提供)
放大
 
《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大塊文化提供)
放大
 
放大
 
《大叔》
放大
 
《蝦子香》
放大
 

其他新聞
閱讀文言﹕齊人的秘密
閱讀文言參考答案
綜合能力﹕綠色星期一
大江南北﹕貴族聚居烏衣巷
文言學堂﹕聞雞起舞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文學地圖﹕看不見的行進時光
——心靈的成長地圖

【明報專訊】同文學玩遊戲

小時候,大家總會遇上「你將來想做什麼?」之類的題目。在一般人眼中,就是依次完成小、中、大學,穩定工作,結婚生子,然後老去……人生的標準路線,彷彿早已被世俗的想法,刻印成倒模式且空洞的地圖。但我們的感情與想法呢?人的思考不盡相同,不同人在不同階段會因着不同經歷而沉澱出不一樣的體悟。今期嘗試透過三本人生不同階段的書籍,為大家示範繪畫一幅有靈魂的成長地圖。

★寂寞的青春樹:幾米《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當聽到長輩跟你說:「我年輕的時候,也像你這樣……」,你心中或許疑惑:「那為什麼現在不是……?」。你不明白大人的腦袋瓜裏到底裝着什麼,因為你不曾經歷他們所遇過的,但他們明明都曾當過青春的一代,為什麼都不解年少輕狂,於是,一句「我食鹽多過你食米」,便成了你跟成人之間的代溝。

大人都忘了,他們也曾經是小孩

幾米的畫作讓兩代之間的矛盾活靈活現地攤開在面前,例如:小紅帽無奈地獨自站在沒法着地的樹屋門前,旁邊的文句解說:「如果大人都不相信童話,為什麼又要不斷地對孩子說他們不相信的故事呢?」,表現出童年的幻想與現實的脫離,但偏偏這都是大人帶給小孩的。不過,大人不是沒有了解小孩的能力,只是像作品所言「大人都忘了,他們也曾經是小孩……」。

如果年少時的你曾因心中一堆解不開的疑問而寂寞,相信幾米的作品定可安慰你孤寂的心靈。《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在表達孩子心聲的同時,亦喚醒了成年人那顆曾經單純的心。

幾米

《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大塊文化出版,2007年7月)

作者介紹:幾米,本名廖福彬,台灣著名繪本作家,代表作品有《森林裡的秘密》、《地下鐵》和《向左走,向右走》等。當中《向左走,向右走》獲選為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興起了一股繪本創作風潮。

★中年風景:馬家輝《大叔》

相信對年少的你來說,步入中年的感受,實在非常遙遠,難以想像。但如無意外,誰也避不開這種勞碌半生、想休息卻必須向前繼續走的階段。關於中年,相信由一位正值中年的作家,去道出當中的况味是最好不過的。馬家輝在《大叔》中,就以一種談笑風生的態度去面對人到中年的風景,並教大家品嘗中年的「熟味」。

「阿叔!排隊呀!」

呼喚到人生另一階段

在序言〈顛倒夢想〉中,筆者憶述第一次要接受自己已成「大叔」的趣事:在深圳關口排隊時,被路人大叫「阿叔!排隊呀!」。這可能是不少「爸爸輩」的經歷,那路人一定沒想到,他那不經意的一聲呼喊,卻把別人呼喚到人生的另一階段,就如下飛行棋時,突然擲得六點,棋子會跨跳到棋盤的另一段空間,我們或許因進級而歡喜,又或許因未準備好而憂慮。

另一篇章〈尖嘴黑衣人〉則展現了一種由人生百態磨練出來的語調。筆者以公主道駕車到尖東的路上見聞,一面懷念舊時並不喧嚷的尖東馬路,一面嘲諷現今被內地旅客淹沒的城市。當中辛辣生趣而不乏指向的遣詞造句,明顯出自一位久歷舊香港生活的中年人,筆者埋首第一句已稱「許多地區已經『陸』沉」,又以「原始時代的巨獸」形容任意泊在路邊、接送內地旅客的旅遊車,而癌症般的噪音,漸變成一國兩制的崩潰寓言。

能對所居之地回顧和懷緬,對日復日的生活、人物——例如那些推銷樓盤的黑衣人把你從路中截停——由抱怨到順其自然,直到悟出人生道理,這份歷練便是《大叔》的「熟味」了。

馬家輝

《大叔》

(花千樹出版社,2013年6月)

作者介紹:馬家輝,生於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和文化評論學者。縱橫不同媒體。曾任《明報》副總編輯,策劃世紀版和讀書版等。《大叔》是馬家輝在五十之際寫下的散文集,亦是階段性回顧歲月的心情寫照,抒發了他對人間萬物的感慨和評論。作者曾明言《大叔》這書名與他另一本著作《小妹》,恰巧對應。讀者不妨對照閱讀,相映成趣。

★暮年視野:胡燕青《蝦子香》

步入人生暮年,也許航行的時間愈來愈短,也許無法抵達更遠的坐標,這是否就代表晚年的風光注定凝滯而沉悶?的而且確,身體的衰老不可逆轉,但經過青年的熱情提煉,中年的體悟發酵,老年得到的,是一雙雙精緻細密的眼睛,足以觀察到微小中的宇宙。

胡燕青的〈蝦子香〉,既是散文集《蝦子香》的點題作,也是壓卷作,記述作者媽媽去世後,與爸爸相處的點滴。該篇以情人節為敍述的起點,呀!對了,當我們已經為人父母,兒女又長大成人,情人節好像已經與我們關係不大。作者在這天相約父親去吃餛飩麵──母親生前讚口不絕的餛飩麵:

平時一般麵店吃得到的餛飩都很大,裏面只有兩隻肥脹的雪蝦,看了未吃先飽。媽媽最討厭這樣的餛飩。這裏的可小得很……爸爸把調羮從小小的碗裏拿起,遞到我鼻子前讓我看。「你說的香味,看,來自這些小小的黑點。」我說:「是蝦子啦。」

仔細觀察思考 微物有情

餛飩之意不在蝦,之所以可愛,在於蝦子的甘於平穩而韻味深長。我們不是食家,無法判斷食物是否真的如此,但作為讀者的我們所品嘗和撿拾到的,是作者透過蝦子香所帶出,一種步入人生晚期,仔細觀察思考而微物有情的視野。

情人節的餛飩檔客人不多,作者本以為兒女仍在街外慶節,原來早已回家,為母親送上蛋糕和朱古力,「餛飩湯的蝦子香仍在齒間徘徊,如今巧克力的奶油甜又要來接力了。」接力的又豈止於甜鹹之間。一張地圖填滿了,上面的風光、圖示、坐標、人物是不會斷絕的,新的地圖又徐徐張開,承接着,重新成長,繪畫下去。

胡燕青

《蝦子香》

(匯智出版社,2014年1月)

作者介紹:胡燕青,本地詩人、散文家,多年來從事寫作與新詩教育工作,與年輕朋友相交,人老心不老。《蝦子香》收錄廿八篇散文,由教育、宗教,談到暮年心境,作者身為人母,也為人子女,對家庭關係的觀察豐富而立體,文字真誠,對親情關係中的失落、悔疚、重建,有仔細的描寫與體會。

文:黎若曦、李日康

插畫:Debbie Chan

 
 
今日相關新聞
文學地圖﹕看不見的行進時光
文學報佳音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