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們不時會用動物代表某一類人。
若果你是一頭動物,會是什麼?
香港作家西西早於1950年代念初中時,已開始投搞,1960年代成名,至今仍然新作不斷。她的作品橫跨詩、小說、散文、童話、翻譯,甚至電影劇本,亦以題材多樣化而見稱。其中寫於六十年代的短篇小說《瑪利亞》,就寫了華人作家鮮有寫到的題材——一位名為瑪利亞的修女於剛果戰亂時的故事。
從外國到剛果的白人修女遇上剛果內戰,白人被叛軍抓的抓,殺的殺,故事講述瑪利亞被抓,有天她被押上叛軍的車輛送往一個地方;路程中戰G突變,救兵看似就要到臨,而她也遇上了一個受傷的法國男孩,不過未等到救援,悲慘的命運就發生了……
這個發生於距離香港半個地球之遙的故事(故事堥S有任何華人),見證了西西廣闊的世界視野。另一方面,她在本篇也用上一個值得玩味的寫法,就是用動物來分類不同身分的人,而形容手法更會隨不同情G改變。
被囚的神父、修女等無能力拯救自己,是山羊和綿羊;那伙殺人如麻的叛軍,粗魯喝罵人時是猩猩、兇狠時是獅子、用腦袋時是豹;法國男孩初時是羊,後來他的下場悲慘得只能用一隻待宰的火雞來形容。
當故事中的人物被配上這些形容後,變得簡單易明,因為動物在我們心中,一直都有固有形象。
獅子是兇殘、狼是邪惡、狐狸是狡滑、免子是純潔、豬是笨……是真的嗎?
《瑪利亞》這樣形容那伙叛軍:「獅子們都有三隻眼睛,兩隻在臉上,一隻在槍上。」
修女遇上法國男孩的一刻,男孩被綁茪漶B受了重傷,是個根本沒可能反抗、沒可能改變命運的俘虜。他向叛軍提出了一個很「過分」的要求——他想喝水。
俘虜,是沒有資格要人理會、喝水的。
瑪利亞其實也只是另一個俘虜,不過她決定要為男孩實現這個卑微的願望。
她扶起男孩,一步一步走到河邊。
「她開始在前面引路。獅子們都瞪茼o,獅子們逐漸用三隻眼睛瞪茼o。」
在獅子們「第三隻眼睛」的監視下,她仍勇敢地與男孩一步一步向茠e流走去。
動物的所謂形象,其實都是相對的。
綿羊也有勇敢的時候。
綿羊沒有利爪,但就是赤手空拳,仍能無視恐懼,向茼菑v認同的方向走去,才是真真正正的勇敢。
在《瑪利亞》的故事堙A只有瑪利亞一隻綿羊,所以結局變得悲慘。但在現實世界,我們是羊群。
勇敢的綿羊,只要能夠團結一起,絕對可以踏死一頭獅子。
何G,現在大家面對的只是一頭沒膽的狼?
我們可以是綿羊,也可以是獅子。
在乎你怎樣去面對自己。
■陳詠燊專頁: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文:陳詠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