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明報製圖)
放大
 

其他新聞
自製「優」字藥房涉誤導
百佳曾用南順豬油 菠蘿包兩撻下架
財困夫婦燒炭亡
港珠澳橋料如期完工
泛珠合作10年 高速公路增近2倍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零售10年升185% 舖量僅增16.9%

【明報專訊】本港的藥房、金舖、連鎖店近年在各區「遍地開花」,反映經營自由行生意的商舖利潤遠高於地區小店,同時地區無足夠店舖樓面供應讓小店容身。差餉署及統計處數據顯示,零售業銷售金額過去10年急升兩倍,至去年底高達4944億元,不過同期零售店舖樓面的供應量僅升16.9%(見圖)。學者分析,數據顯示自由行帶旺零售業,但商舖供應彈性極低,導致商舖租金與售價不斷上升,不少業主選擇賣舖賺錢,亦成了趕絕小店生存的主因。

內地在2003年放寬自由行政策,改變香港零售生態。2003至2008年間,零售業總額上升60%,商舖總樓面面積亦增加了14%。2009年起至2013年的5年間,零售業總額急升近80%,政府未能因應市場增加商舖總樓面面積供應,5年間樓面供應只增長2%,遠遠落後零售業需求。

賣舖比開舖更賺錢

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稱,從以上數據顯示,自由行帶動了本港零售業在過去10年暢旺,政府供應零售樓面嚴重不足,加上聯繫匯率令負利率衍生,店舖價格自然被炒高,「3個原因加埋,會令做生意的人覺得不如『炒』,因為舖頭賺嚙,永遠少過你賣舖賺嚙……寫字樓與工廈無零售舖升得咁高,因為無受自由行幫助咁大」。

於是小業主繼而賣舖、發展商接手,再發展成單一化的商店,因為只有那些商店能付得起舖租。姚坦言,小店主若希望繼續開業,只能搬到樓上舖、較小的店,甚至位置不佳的地方,因為買不起街舖。

學者﹕改變人數舖量土地限制

他說,近期零售總值開始出現跌幅,今年較後時間或會見到市場有轉變,但由於政府繼續容許二線城市的自由行旅客來港,預料市面店舖組成不會有太大轉變。長遠而言,他認為政府要「三管齊下」才有望改變現G,包括先要管理好旅客人數、要平衡商舖樓面的供應,而土地使用規劃限制亦要有靈活彈性,如以往有商住樓宇,但現在已沒有了。

明報記者

 
 
今日相關新聞
文具店為街坊甘棄千萬
零售10年升185% 舖量僅增16.9%
舊區重建 趕絕老店
投資者﹕繼續物色舖位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