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鄧小平》劇集重現鄧小平(左)與戴卓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右)就香港問題展開交鋒的一幕。(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行商場「踩金」
高牆裏落馬官員四大變化 每天加工4000個燈泡
薄案一周年 「薄粉」傳被捕噤聲
太原城中村一民房坍塌 3死12傷
貴廣高鐵年底通車 貫穿西東省16小時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鄧小平》劇集 江澤民無角色
歷史人物雲集 部分亮相不點名

48集電視劇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簡稱《鄧小平》),上周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大結局。該劇因出現眾多歷史人物,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劇集中,先後實名出場的歷史人物包括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陳永貴、胡耀邦、陳雲、習仲勳、王震等人,此外,趙紫陽、胡錦濤等人也以亮相不點名方式現身。不過,在鄧小平之後成為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江澤民,在劇中卻既無形象現身,名字亦未提及。明報記者

《鄧小平》描繪了自1976年至1984年間鄧小平的經歷,以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閱兵的場景結束。自播出以來,中國左派及右派對該劇均有激烈批評,其劇情也多有不合史實之處。然而,該劇所出現的歷史人物,成為觀眾關注點之一。

同任中委 胡現身江無影

雖然《鄧小平》劇情只寫到1984年,自然沒有1989年江澤民上台的畫面,不過,該劇在第44集描繪1982年中共十二大閉幕時,鄧小平等人接見新當選年輕中委及候補中委的情形。在該集第36分鐘時,出現一個未標註姓名的新任候補中委,他戴着黑框眼鏡,從面形神態等特徵判斷,相信是後來成為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當時胡錦濤年僅39歲,是甘肅省建委副主任。

在中共十二大,56歲的江澤民也當選為中央委員。從1980年到1982年兩年間,江澤民在北京先後任國家進出口管委會、國家外國投資管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電子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等職。但劇中人顯然是胡不是江。

至1984年 江未入鄧法眼

在劇中,成立深圳經濟特區是重要戲碼。在描述那段歲月中,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已故父親習仲勳多次出場並有重要戲分。事實上,在成立經濟特區前,受中央委託,兼任國家進出口管委會主任的副總理谷牧,曾往廣東深圳、福建、廈門等城市考察。而江澤民當時亦有份參與相關調研。在劇中,就設立經濟特區一事,鄧小平與谷牧有深入討論的戲分,但江澤民並未以任何方式出現。

中國傳媒報道,《鄧小平》後期製作長達7個月,送給各級領導審查的光碟超過1萬張,僅審查即耗時4個月。除中央文獻研究室派專家指導外,亦聽取鄧小平家人意見。一般相信,截止到1984年,江澤民並未入鄧小平法眼。

各種歷史資料顯示,1989年5月趙紫陽辭職時,鄧小平所屬意的接任人選也是天津市委書記李瑞環,而江澤民則是李先念和陳雲力薦給鄧小平的。

胡耀邦戲分重 趙紫陽出鏡無標名

在鄧劇中,敏感的兩名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均有出現,胡耀邦以實名方式出現,在劇中,特別是平反冤假錯案方面有重要戲分。在第39集第23分鐘,描述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時,劇中出現一個未標明姓名、職務的人物。根據眼鏡、面形、髮型特徵判斷,正是後來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這是趙紫陽1989年遭罷黜並被軟禁後,首度亮相中國影視作品。趙在1980年的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進入領導核心。

不過,對於父親在劇中出現形象,胡耀邦三子胡德華早前對本報表示,「不能把這事當太認真」,認為不代表什麼。而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認為,當局不可能一直迴避趙紫陽,趙形象出現,說明官方可能開始對那段歷史「不太計較」。

兩虛構人物擔重 惹考證熱議

在鄧劇中,有兩個戲分頗重的虛構人物田志遠和夏默。田的工作單位是「國務院政治研究室」。1976年「四五事件」後,鄧小平再次落台,國務院政研室僅剩胡喬木、于光遠和鄧力群3人。由於劇中胡喬木有實名出場,田志遠的原形,最可能是鄧力群、于光遠兩人。

夏默在劇中身分是「國務院專家局副局長、原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鄧小平在劇中稱他是「黨內的經濟學專家」。據專家考證,能配得上「黨內的經濟學專家」這頂帽子的,不出孫冶方、薛暮橋和馬洪3人。

 
 
今日相關新聞
《鄧小平》劇集 江澤民無角色
10集談港 中英談判大逃港成重頭戲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