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大昨公布2013年度本港生活指數調查,反映香港整體生活質素過去一年下降,當中物業負擔能力指數跌至12年新低。研究估計,一般市民即使不花錢,也需儲錢逾14年才可在市區購買物業,相比起2002年的4.7年,增加逾3倍。有經濟學者指出,經濟好轉,市民入息增加,反而愈來愈難置業,認為與政府調控樓市的「辣招」減少二手住宅供應有關。 市區置業最少儲錢14年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昨公布香港生活質素指數,以2002年生活指數100分作指標,去年指數為102.57分,較前年下降了0.33分。經濟分類指數是12年最低,物業負擔能力比率及實際租金指數更見惡化。中大以市區一間400呎物業價值除以去年每戶入息中位數計算,發現市民就算不花一分錢,亦需要儲錢14.19年才能置業,較前年增加1.4年。 「大家有錢 一齊買唔到樓」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本港流動人口包括自由行及水貨客近年大幅增加,推高了租金,繼而影響樓價,早兩年政府遏抑樓價的措施,亦令二手樓供應減少,結果「大家一齊有錢驉A但又一齊買唔到樓」,他希望市場能提供幫助青年置業的基金或債券。 新聞自由指數下跌 另外,政府表現、新聞自由指數均下跌,市民對政府表現滿意度下降,中大估計與政府去年未有推出有效的扶貧措施有關。而新聞自由微跌,同樣是12年新低。中大新聞與傳播學系教授李少南指出,即使報章上對政府的批評增加,但表示與朋友評論新聞不可暢所欲言的受訪市民數目上升,反映本港言論自由漸收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