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港、台、澳門取得成果的公民運動都有一共通點:初生之犢牽頭。出身「新澳門學社」的蘇嘉豪認為,舊一代民主派人士群眾基礎較弱,經常「搶佔天空(道德高地)但放棄大地(群眾)」,「有時個位坐得太耐,會局限鬫菑v,經常話當年,擺鶷換e鴷螻陸坉唔去做,怕掣肘,又怕無資源害髐H」。所以,他認為爭取民主最重要是與時並進,「食老本係會失敗鵅A市民一定淘汰你」,他自己亦不希望20年後仍在懷緬「我當時反離保好犀利謘v。 對於不少分析將「反離保」、「反國教科」及「反服貿」三者並論,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港、台的成功例子無疑有激勵作用,但若說澳門是跟照兩地做法,那麼對澳門公民社會的力量並不公道。然而,他亦直言多年來聽過不少社運人士強調要「走入群眾」,但知易行難,關鍵是能夠堅持下去,「今次澳門當然係威,我亦都為澳門高興,但一剎那光輝容易,長遠走下去好難,尤其澳門是政治、傳媒掣肘非常多鵀a方」。 「香港好澳門人看在眼」 蘇嘉豪亦說,公民社會絕不能單憑一兩次運動鞏固,未來的路仍然艱巨漫長;談到僅1小時船程之隔的香港,他祝願香港爭取到真正普選,笑言澳門人透過「鄰埠」電視台日看夜看普選宣傳片,其實很有感覺,「港人好值得擁有民主,經過咁多年爭取,咁多人付出,香港好,澳門人看在眼堙A唔會畀自己衰得去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