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報昨取得古蹟辦向古諮會最新匯報的文件,證實本報日前報道,在沙中線土瓜灣站第二考古範圍內另有兩個「井」(考古學者評為土井),但匯報稱兩井為「坑」(pit structures),上面有巨石,下面有木結構;其中一個雙圓形的坑位處已交回港鐵復工建豎井的地盤,古蹟辦稱搶救發掘期間已破壞了坑底部用作穩定的木結構,故已無法原址保存。
范國威質疑先破壞再找藉口
本報連日來曾向古蹟辦及港鐵查詢有關兩個古坑的處理情G,港鐵表示需要交由古蹟辦回應,古蹟辦則表示需時跟進,今日才會回應。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成員范國威認為,早前因為傳媒或團體揭發兩個坑的存在,古蹟辦才作交代,「擠牙膏」式的做法令人懷疑是擔心古蹟阻礙沙中線工程,故「先下手為強」,「破壞完再找藉口」,以求工程不會因此有延誤,他直斥古蹟辦與港鐵均有責任。
「雙圓坑」木結構受損 無法原址保存
沙中線土瓜灣站第二考古工地早前懷疑再發現多兩個「古井」。本報昨日取得古蹟辦最新向古諮會匯報的文件,從當中的相片可見,目前第二個考古地盤內除了房屋地基、牆壁結構、一個方型井及明渠外,亦確實曾發現兩個「坑」(即上述的「古井」),包括一個圓形坑在停工車站範圍內,另一個雙圓形的則在已復工地盤範圍(見圖)。
文件指出,早前考古搶救發掘時,已破壞了「雙圓形坑」原本穩定的沉澱環境,令底部的木結構不再完整,因此木結構早前已移師到古蹟辦的中央文物收藏室。
至於在考古範圍、停工車站的圓形坑(早前有考古專家評為「土井」)及木結構,則正在研究如何處理。而第三個考古範圍(即最新考古範圍),最新亦證實有部分居住痕[,包括石塊、一堆破磚及陶瓷碎片等,與第二個考古地盤內的居住痕[琣X,目前考古工作會繼續進行。至於去年首階段的考古範圍,古蹟辦則再次指出,該處有不同的墓葬、房屋結構、井等,但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立會擬開聯合會議促政府交代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成員昨日要求召開聯合會議,結合鐵路事宜小組及民政事務委員會開會,要求政府交代進展。公民黨郭家麒認為,沙中線的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但部分地盤早前已交回港鐵,若港鐵繼續施工,變相令部分古蹟每日繼續遭受破壞。另外,交通事務委員會亦會在下月初到現場視察,主席陳鑑林表示會邀請所有有興趣的立法會議員一同參觀。
明報記者 鄭穎瑩